詩中有兩行描寫花木蘭身經百戰凱旋:“將軍身死百戰,壯士十年歸。”後面還有兩句,寫的是戰友陪木蘭回家。木蘭看到女裝復原很驚訝:“我跟了她十二年,卻不知道木蘭是個女孩子。”
請註意,前面說的是“十年”,後面說的是“十二年”。木蘭從軍幾年?其實“十年”或者“十二年”都是指很多年,不是實數。漢語數詞可以靈活運用。比如有時候只是表示少,比如“幾個字”、“沒什麽”、“壹知半解”。例如,有時它意味著更多。;三番四次”、“三思而後行”、“完美”、“無敵”等等。
木蘭的詩,由於音節的要求,很難說第壹句是“十二年壯士歸來”,最後壹句是“十年同事”。數詞除了表示“少”或“多”等不定意義外,還可以巧妙地排列在穿插的句子中,達到特殊的效果。舉三個例子。
例1:某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時,他們經常唱“壹二三四歌”:壹二三四壹二三四就像壹首歌。綠色軍營教會了我,它能讓山搖動,讓花開水快樂。壹,壹,壹,壹,給我壹把鋼槍,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這是歌詞的第壹節。然後在第二段加了幾句:路有多寬,二月的春風已經從我臉上掃過,三山五山我在家。嘿,哪裏有我,哪裏就有壹二三四戰士的歌!這首激動人心的歌曲展現了“1234”的神奇作用:只要有表達這四個數字的需要,妳就可以用任何妳想要的方式“引入”它們,這幾乎可以讓它們影響壹切,讓它們包含整個宇宙!
例2劉紹棠有壹部小說《大河鎮》,裏面有這樣壹個轉折復句:鼻子下面有壹張嘴,人人問路;但是三轉四彎,五轉六轉,七出八,九轉十環,我就像進入了諸葛亮的八陣圖。沒有黃的迷宮,我找不到出路。(中山1985,2號,21頁)這裏連續使用“三”和“四”,“五”和“六”,“七”和“八”,“九”和“十”,最後用了壹個“八陣圖”,讓人摸不著頭腦。
例3在Xi安有壹家餃子店。在各種各樣的餃子中,有壹種餃子,每個大約有豌豆大小,放在火鍋中,供顧客自己捕撈。很有禮貌的女服務員,站在桌邊,甜甜地“打廣告”:我抓了壹個,壹帆風順;有兩個,是的人;捉三,三英聚義;抓四,四季常青;抓五,五谷豐登;抓六,抓六,抓六;抓七,七星發光;捉八,八仙過海;抓九,永遠;十分鐘,太好了。這時,女服務員楞了壹下。有懸念!要知道,餃子這麽小,在火鍋裏輕滾,是極難抓到的。別說十個九個,就算抓到兩三個,也很厲害。這時候大家自然會特別關註壹個問題:壹條都抓不到怎麽辦?然後,女服務員笑著又開口了:如果她壹條也沒釣到呢?好,無憂無慮!大家都很開心,都笑了。說實話,這餃子不太好吃。但是,卻讓大家笑得像在玩遊戲。這裏我不準確記錄女服務員的話,但即使我誤讀了兩三句,也能說明壹個事實:巧妙的用數字為這個“吉祥餃子”增色,體現了餃子館經營者的聰明,也體現了數字中有很多可以發掘的奇效。
值得註意的是,數詞的使用往往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俗。舉兩個例子。
第壹個例子是給壹個88歲的老人過生日,叫“米壽”。為什麽?因為“八十八”這個字構成了壹個“飯”字。再比如給壹個99歲的老人過生日,叫他“百壽”。為什麽?因為壹百缺壹就是九十九,缺壹的“百”字就是“白”。
例2人們常用“二百五”比喻不講道理,做事不妥當的人。為什麽?這有很多種說法。壹種說法是:這恐怕與傳統儒家重農抑商、重義輕利的思想有關。舊時五百兩銀子為壹個字母,二百兩為半個字母,諧音為“半瘋”。所以把處理苯事的人比作不夠格的“半瘋”和“二百五”,頗有“京派”的特色。(張德新《數李贛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數字裏有很多學問。
經常觀察欣賞,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提高語言欣賞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