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布蘭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曾經說:“如果壹天不練習,我自己就能感覺到差距。如果兩天不練習,朋友們就會感覺出來。如果壹個星期不練習,那麽全世界都會感覺得到。”對於她來說,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就是她為成功支付的代價。
人們都欽佩那些行動果斷、百折不撓的人,馬爾庫斯·默頓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壹生中16次競選馬薩諸塞州州長壹職,而最後他正是以壹票的優勢當選的!他贏得勝利的全部秘訣就是堅持再堅持,永不放棄。
奧杜邦是博物學家,他帶著槍支和筆記本,歷時2年在美洲叢林裏搜尋各種鳥類,並畫下它們的形狀。完成這壹切後,他把資料都封存在壹個看似安全的箱子裏,就去休閑度假了。然而在他33度假結束回到家中時,他發現那個裝資料的箱子早已成了老鼠的安樂窩了,他辛辛苦苦畫的圖畫已被破壞殆盡了。可是,這個沈重的打擊並沒有讓奧杜邦心灰意冷,他再次拿起槍支和筆記本,第二次踏入了叢林,重新壹張壹張地畫,甚至比第壹次畫得更好,更具體,種類更齊全。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中國唐代的壹位文人,在屢遭失敗後,幾乎想中途輟學,這時,他看到壹位老大娘正在磨壹根鐵杵,說要把它磨成壹根針。文人很受感動,這種恒心壹下子讓他受到了啟發,決心繼續鉆研自己的學業。最終,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家之壹。
有壹次,人們邀請狄更斯當眾朗誦自己作品的某個選段,狄更斯連忙推說時間不足。原來,他每次要當眾閱讀自己的作品之前,會提前6個月做準備,直到作品爛熟於胸為止,這已成了他的壹個習慣。
壹位青年問著名小提琴家格拉迪尼:“妳學琴用了多長時間?”“20年,每天12小時。”格拉迪尼回答道。也有人問基督教長老會著名牧師利曼·比徹類似的問題:他為了那篇關於“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詞準備了多長時間?“大約40年。”他回答。
眾所周知,卡萊爾在寫作《法國革命史》時遭遇了不幸。他把手稿的第壹卷借給了鄰居,想讓他先睹為快。不料,鄰居看完後隨手放在了桌子上,結果被女仆拿去引火用了。這個很大的打擊並未讓卡萊爾泄氣,他花了幾個月的心血,又將付之壹炬的手稿重新寫了壹遍。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恒心與毅力世界聞名。在創業之初,他在費城做印刷業的工作,每天都自己推著手推車,奔走於大街小巷,運送那些材料。他租了壹間小屋,既是工作室,又是臥室。在費城富蘭克林有壹個有力的競爭對手,他特意把那個人邀請到自己的家裏來,然後指著自己剛剛當作午飯吃剩的壹小塊面包說:“除非妳也過這樣的日子,否則我不會成為妳的手下敗將。”
韋伯斯特是美國著名政治家,他在菲利普·伊塞克特學校就讀時,始終不敢在全校學生面前演講。在房間裏,他也曾壹遍又壹遍地練習演說,然而每次聽到喊他的名字,看到大家都將目光鎖定他時,他的大腦就壹片空白,那熟悉的演講詞也不知跑到哪個角落去了。可是,就是這樣壹個恐懼演講的人,最後卻成了美國歷史上壹位偉大的演說家。韋伯斯特在參議院反駁海恩的那篇演講是世界著名的演講,甚至連韋伯斯特最崇拜的雅典演說家德斯提尼本人也末必講得那麽好。
從韋伯斯特在學校時的壹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的記憶力非常驚人。壹次,他用彈弓射鴿子,不巧被校長撞見了,於是罰他背誦100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詩歌。韋伯斯特知道校長當天下午就要乘火車外出,於是他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壹口氣背了700行。就在火車即將啟動的時候,他找到了校長,壹句壹句背了起來,100句、200句、300句……韋伯斯特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但校長顯得有些不耐煩了,不停地看著手表,但是韋伯斯特對這些視而不見,只顧往下背。校長終於忍不住打斷了他,問他還能背誦多少行。“大概500行。”韋伯斯特邊回答,邊接著背。“現在妳自由了,想怎麽玩,就怎麽玩吧。”校長拿他沒辦法,只好這麽說了。
堅韌不拔是壹切偉大作家成名的秘訣。他們的作品之所以高貴典雅,並不是借著天才的靈感壹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精心細致的雕琢,去除壹切不完美的痕跡才得到的。
古雅典悲劇作家歐裏庇德斯曾經受到對手的嘲笑,說他3天只能寫出3行字,而那人卻能寫出300行。而歐裏庇德斯卻回答道:“妳3天寫的幾百行是不會被人記住的,而我的3行卻能流傳百世。”霍桑、愛默生這些大作家的筆記,確實可以讓我們壹窺偉大作品背後的艱苦勞動,他們準備壹本書要用上幾年的心血,而我們用幾個小時就可以把它讀完。巴特勒主教20年的時間和心血都傾註在他的《論類比》壹書上,然而,盡管這樣,他仍然對作品不滿意,想銷毀它。維吉爾的《埃涅伊特》用了11年時間才完成。孟德斯鳩寫作《論法的精神》用了25年時間,而我們壹個小時就可以把它讀完。亞當·斯密寫作《國富論》用了10年時間。盧梭認為,自己那種流暢典雅的寫作風格主要得益於不斷的修改和潤色。
柏克的《與壹位貴族的通信》是文學史上最恢弘莊嚴的壹部作品。在校樣的時候,柏克做了十分認真細致的修改,以至最後稿樣到了出版商手裏時,幾乎面目全非了,印刷工人甚至拒絕校正,於是不得不重新排版印刷。意大利詩人阿裏奧斯托嘗試了16種不同形式寫作他的《暴風雨》,而寫作《瘋狂的奧蘭多》用了他整整10年時間,盡管這本定價為15便士的書只賣出了100本。梭羅創作的新英格蘭牧歌《康科德河和梅裏馬克河上的壹星期》完全沒有引起人們的關註,雖然總***印了1000冊,最後有700百冊退還給了作者。梭羅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圖書館藏書***有900百本,其中700百本是我自己寫的。”雖然這樣,他仍然筆耕不輟,銳氣不減。亞當·塔克為了寫作他的那部名著《自然之光》,用去了18年的時間。
“恒心與忍耐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布爾沃曾這樣說,“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書的精髓所在。從社會的角度看,考慮到它對種族問題和社會制度的影響,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為過。”
俗話說得好:滾石不生苔。堅持不懈的烏龜能快過靈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學習壹小時,並堅持12年,妳所學到的東西壹定遠遠超過坐在學校裏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學的東西。同樣,好書不厭千遍讀,這種閱讀方式對人思想的塑造要比那種蜻蜓點水式的閱讀影響更大。
許多人失敗的根源就是不能持之以恒。今天還擁有百萬家資,明天就有可能沿街行乞。試問,迄今為止,人類的哪壹項成就不是憑借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實現的?提香的壹幅名畫曾經在他的畫架上擺放了8年,另壹幅也擺放了7年之久。如今,我們仰慕的知名作家,他們的聲望是如何獲得的?都是經年累月、不計報酬的辛勤寫作得來的結果。為了最後成書,他們此前用不計其數的文字作為練筆,將大半生的精力獻給了他們熱愛的文學事業,甚至像奴隸壹樣埋頭耕耘,最後才換得了他們留傳百世的美名。
柏克告誡世人:“永遠不要絕望,如果做不到這壹點,那麽就永遠抱絕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吧。”
傳說,披著壹張虎皮的赫拉克勒斯頭像的下頜部位還有兩只虎爪,它的寓意是激勵人們勇敢地與各種艱難險阻做鬥爭,如果我們戰勝了這些困難,那麽,它們反過來會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啊!壹切榮耀與光彩最後都屬於永不屈服的意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