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個孩子在冰上的整首詩的詩意。

壹個孩子在冰上的整首詩的詩意。

支子農兵

《少年制冰》是南宋詩人楊萬裏的作品。全詩四句話,從孩子天真愛玩的心理特點出發,為讀者描繪了壹幅“表演出冰”的幼稚而富有詩意的場景。

作品名稱:壹個正在制冰的孩子。

作者:楊萬裏

創作年份:南宋

作品來源:誠齋收藏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原創作品:

支子農兵

幼兒金盆無冰,彩絲穿為白鷴。

敲進壹個穿過森林的玉編鐘(4)環,突然讓壹個玻璃(5)破土而出。

原始註釋:

(1)小孩子:指天真幼稚的孩子。

(2)除冰: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從壹個銅盆中舀取冰塊,這個銅盆從早上開始就形成了固體冰。

③雉:指壹種類似鑼的古代樂器。

④清(Qing):四聲古打擊樂器,形似尺子,玉石俱備,可掛於墻上。

⑤玻璃:指古代的壹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作品解讀:

壹大早,壹個滿臉稚氣的孩子就把晚上凍在盤子裏的冰拿下來,用彩色的線穿起來當打擊樂器。

當妳把它拿在手裏,輕輕敲擊,冰塊會發出穿越森林的聲音。當觀者被穿越森林的聲音迷住時,突然聽到另壹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水碎玉碎的聲音。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宋孝宗惜春五年(1178),楊萬裏任常州刺史。

原文欣賞

全詩吸收了瞬間場景,避免了直接描寫。它用“穿越森林”的生動聲音和恰當的比喻,用老年人的眼光去發掘幼兒的興趣。

詩中孩子制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理上,天冷“制冰”,童心熾熱;在顏色上,金盤色絲串銀冰;從形態上看,是“金盤”裏冒出來的“白鷴”,呈圓形;聲音上,有“玉音響徹林間”的高亢之聲,忽然變成“玻璃破碎”的清脆之聲。全詩感觀十足,音義俱佳,悅耳動聽,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以冰為雉,自得其樂的飽滿興趣。

全詩突出了壹個“幼稚”字。童心和樂趣可以讓壹個孩子忘記冬天的寒冷,保持壹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子和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只有這樣,孩子“表演出冰”的場景在老人眼裏才有意義。

正是基於這種承上啟下的心理特征,楊萬裏通過“以童年為舊”的手法,將童趣轉化為詩趣。壹方面,他從幼兒的心理出發,描述了“除冰”這個動作的細節;另壹方面,基於對世界的心理,去感受和欣賞他們的行為細節,讓孩子的稚氣和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變得富有詩意。詩人只有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的純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興趣描寫得如此生動。?

著名評論:

南宋周寫《誠齋集》時指出:“寫人之情,必告之明,曲妙,筆有口,句有眼。”?

關於作者: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楊萬裏(1127-1206),冀州(今江西)吉水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他在凱西的第二年去世,享年80歲。有壹部《宋史傳》。與陸遊、範成大、尤茂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他的詩自成體系,被稱為“誠齋體”。《翟成紀》共有133卷。羌村系列是城寨樂府的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