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這首詩是組詩七首中的第五首,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王昌齡,詩的內容主要表達了邊塞戰士們獲勝的欣喜心情,同時歌頌了他們奮勇殺敵、忘我報國的英雄主義精神。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閱讀理解以及翻譯和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從軍行 其五

作者: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閱讀理解: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壹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答:?日色昏?極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淩厲.由此構成了壹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壹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麽?簡要回答。

答: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①題目?從軍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表示詩歌體裁,?歌行體?的意思)。說明這首詩的體裁是歌行體。

②這首詩寫?夜戰?的前軍用側面描寫,而寫增援的後軍則是用(正)面描寫。從詩中的描寫來看,增援的後軍出發的時間是在(第二天清晨)。

③這首詩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給讀者很多聯想和想象的空間,試說說從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寫中,提供了讓讀者怎樣的聯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從?紅旗半卷出轅門?可以想象到(唐軍出征時迅猛聲威)

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可以想象到(唐軍在戰場上勇猛善戰的情景)

三:

①.第壹句寫景對於詩歌所描寫的戰事起了什麽作用?

②.請設想?紅旗半卷?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麽?

③.這首詩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給讀者很多聯想和想象的空間,試說說從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寫中,提供了讓讀者怎樣的聯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從?紅旗半卷出轅門?可以想象到

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可以想象到

參考答案

①.第壹句描寫浩瀚的沙漠,呼嘯的狂風,漫天的塵土,黯淡的陽光,襯托出戰事的緊張艱苦。

②.?紅旗半卷?是側面描寫戰況,壹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壹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③. 從?紅旗半卷出轅門?可以想象到唐軍出征時迅猛聲威和緊張氣氛。

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可以想象到唐軍在戰場上勇猛善戰的情景和捷報傳來時的振奮喜悅情景。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翻譯:

大漠之中,狂風呼嘯,塵土飛揚,天色昏暗。壹隊將士半卷著紅旗出了軍營,向敵軍挺進。這時前方部隊傳來捷報:他們已在洮河的夜戰中生擒敵軍,大獲全勝。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字詞解釋:

1.大漠:指廣闊無邊的沙漠

2.轅門:軍營正門

3.洮河:黃河支流。原於青海省、東北流經甘肅省臨洮縣,入黃河。

4.吐谷渾:古代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名。此處借以指進犯少數民族的首領。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壹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采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有七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歌頌了他們奮勇殺敵、忘我報國的英雄主義精神。這首詩氣魄宏大,熱情洋溢,壹掃邊塞詩淒婉悲涼的壹貫風格。

詩的壹、二句?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采用倒裝的句式,描繪了戍邊部隊奉命開拔及行軍途中的情景。?紅旗?代指戍邊部隊;?半卷?既表現軍旗的舞姿,又傳達出了戍邊壯士奔赴前線時鬥誌昂揚的高漲士氣。浩浩蕩蕩的部隊如湍急的鐵流挺進在無邊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煙塵滾滾,遮天蔽日,陽光也仿佛驟然變得昏暗。?日色昏?三字,借光線之弱渲染出了千軍萬馬急速突進時氣宇軒昂的氣概和景象。從這人急馬疾的後續部隊腳下所濺起的?風塵?之中,我們是可以想象到前線敵人之強大和戰鬥之激烈、待援。而將士的步伐愈快,就愈顯示出他們那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三、四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是寫急行軍途中,忽然傳來前方部隊報捷的喜訊。?夜戰?二字含蘊無窮,它告訴我們:生擒敵酋的勝利來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戰,既要克服瞬息萬變的惡劣氣候給將士帶來的困難,又要不顧白天行軍的鞍馬勞頓,沒有深廣的謀略和敢於拼搏的精神,就難以克敵制勝。

從詩歌結尾的捷報中,我們可以聽出後續部隊將士乍聞喜訊、喜出望外的縱情歡呼聲,敵酋垂頭喪氣的抽泣聲,先頭部隊在浴血奮戰時驚心動魄的吶喊聲..

同時也更能體會出先頭部隊將士們大智大勇、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含蓄深沈,耐人尋味。詩的第壹句寫部隊急行軍時的情景,但詩人只寫了漫漫政途上的滾滾風塵,並沒有直接寫人。詩的第二句也沒有直接寫戍邊將士如何開拔出征,而是寫?紅旗半卷出轅門?, 以紅旗來喻指軍隊。這兩句都寫部隊行動的情景,似乎都沒提到人,但畫面上人的活動不但自見,且是畫面的主體。從而使詩句顯得分外含蓄、深沈。詩的結句也頗見功力,它雖然不說前軍獲勝,但是勝利的氛圍卻充溢於字裏行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敵酋被擒,敵兵這些烏合之眾豈不如鳥獸散?正因為詩句充滿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詩歌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作者資料: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壹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就為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妳想要的詩句、古詩詞,這裏都有!

關註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