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冬季裏,被冰雪覆蓋的深埋在土壤裏的根在慢慢地做著準備,於是寒冬過後,花季便來臨了。經過魏晉南北朝那些也許今日默默無聞的詩人不懈的文字實驗,唐朝終於儲備夠了足夠的養分,詩歌的花朵綻放了。
讀唐詩好生感動,因為初唐的詩人有壹種把自己放在宇宙裏面去討論的格局。詩人總是和月亮、太陽、山川對話,生命意識放在了巨大的空間裏,就會驕傲,悲壯,同時感到如此遼闊的生命並不多,於是便感到蒼涼。
我們覺得唐朝的詩人奇怪,便是因為他們同時驕傲和孤獨。唐初,“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著”壹出口,自負感和孤獨感全出來了,詩人把自己置放在時間的洪流當中,看不到前面的人,也看不到後面的人,把自己放在最孤獨的巔峰上,直接和宇宙對話,好大的格局!
唐朝的詩人似乎毫不費力,自然地就發出了完美的聲音,寫出了完美的作品。而我們今天再怎麽努力,也會顯得造作,留下很多經營的痕跡。我們不可能成為李白,因為我們的時代不是李白的時代。季節不對,再好的植物也開不出花朵來。
? 所以我們在閱讀完美的文化作品時,要比較清楚如何給自己定位,清楚活在在當下的時代裏,該做出怎樣的努力。
但我們寫不出它,我們可以欣賞它、感受它。蔣勛先生講唐詩,不僅文字優美,帶領我們品味文學之美,更是包含著自己的生命情懷,讓我們領略大唐時的生命格局。
唐朝是壹次中國文化少有的出走,暫時脫離了農業倫理,給個人以空間,使個人的生命得到釋放,每個生命都能在最大的孤獨裏面實現自我完成。我們讀唐詩,就是要體悟生命的美好,綻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