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勿忘臺灣離開的詩句

關於勿忘臺灣離開的詩句

1. 關於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離別的句子

:鄉愁

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第壹節寫“郵票”,是說自己小時候離家外出思鄉想念母親時只能通過寫信與家人聯系表達鄉愁;第二節寫“船票”,是說自己成家後在海外漂泊不能與妻子家人團聚,只能是在逢年過節時坐船回家與家人相聚;第三節寫“墳墓”,是說當自己長大成家立業了,而母親卻去世了,不能報答老人家的養育之恩,只能在祭奠的日子在母親墳前寄托自己的哀思;第四節寫“壹灣淺淺的海峽”,是說自己與家鄉之間隔著臺灣海峽,因為時局的原因卻不能回鄉探望,於平靜中透出對臺灣當局人為地把祖國大陸與臺灣的聯系割斷開來表示的憤怒和不滿。

2. 關於離開的詩句

送兄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 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 不作壹行飛 這首詩表達小作者送別哥哥時依戀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邊秋雲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別處的路亭周圍,樹葉紛紛飄落,氣氛蕭索。令人感嘆的是人不能跟大雁壹樣,雁行能壹起飛向遠方,而此時我們兄妹卻不能同去遠地。

詩中寫景的氣氛與離別時的心情相應,兄妹不忍分離與雁行齊飛相對照,顯得自然,真摯。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 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青翠的山巒橫在外城的北面,靜靜的白水繞城東潺潺流過。

在此地壹分別,就像蓬草隨風飛轉,萬裏遠行。妳像天上的浮雲飄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樣對妳依依不舍。

我們在馬上相互揮手告別,那馬兒也不願分離而禁不住蕭蕭長鳴。這首詩像壹幅油畫,人情美與自然美交織在壹起,有聲有色。

全詩豁達樂觀,情意深切。 別董大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北國千裏,滿天的陰雲使白日顯得昏昏暗暗,北風吹來,大雁在分飛的雪花裏朝南方飛去。

不要憂愁前面路上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您呢?前兩句寫的北國風光,所繪之景烘托出詩人送別董大時的失意心情,後兩句則對友人進行安慰與鼓勵,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壹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贈別詩。 易水送別駱賓王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當年荊軻在這裏告別燕太子丹入秦刺殺秦王,臨行時,壯士慷慨激昂,怒發沖冠。

如今古代的壯士早已死去,但這裏的水還是像當年壹樣冰冷。這首詩與壹般的送別詩的那種傷感情緒不同,詩人對古代壯士的追懷,似乎在激勵友人也要學習荊軻去幹壹番事業。

贈別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分別的時候,分明是多情的,總覺得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無情。別宴上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不成。

宴席上的蠟燭好像也理解我們的惜別之心,替我們垂淚點點滴滴壹直到天明。詩人借物抒情,表達了與友人分別時那難舍難分的深沈而真摯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這有《贈孟浩然》可證: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詩歌藝術。孟作《遊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見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蟲寒不聞 衡門猶未掩 佇立待夫君 寫自己凝情望著“下山路”,所見所聞壹樁壹件地在眼前和耳邊飄過,在心底則漾起種種的情感波瀾,無非是要傳達出對那位落伍朋友的關切。

那種癡癡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正是靈活運用這壹手法的出色的匯報演出。

至於前兩句,西辭的是“黃鶴樓”,東下的是“揚州”,都帶著“迷花不事君”的瀟灑,作為客體的孟浩然之神躍然紙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躍然紙上了。這首詩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沒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給孟浩然壹個人的。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 益 十年離亂後 長大壹重逢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 事態原是這樣:李益與表弟邂逅於旅途,問姓稱名才相認,皆大驚喜。但如果按照這個次序來寫,詩情洶湧處就被平庸的敘述掩蓋了。

詩人把“十年離亂後,長大壹重逢”放在前頭,反映著他自己被觸動之深,也更能喚起讀者悲憫人生苦難的心思。“問姓”兩句非常細膩:初見而“驚”,實際心中已經有個揣測,於是去“問”對方姓名——我們要是把這壹聯作互文句來看,當時那種“請教臺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當對方壹說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詳著表弟勾起串串回憶。其後竟日長談,親情濃濃的,時光飛逝,會少離多,讀者自會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灌註其中,為之驚喜,為之嘆息。

然而樂事還來不及充分高揚,詩人的心卻早已被次日的離別折磨了。他凝想著來日的巴陵道上,依舊是孤身壹人,過了壹山又壹山,壹山放出壹山攔,就未免沮喪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沾巾 唐代士大夫階級其實都以能“致君堯舜上”、作“帝王師”為人生最高價值的實現。因此,他們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這首詩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這種“戀京情結”,故而對送別處的長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將要赴任的方向壹望,就覺得特別的風煙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別點明自己“同是宦遊人”,等待著自己的也許同樣是外放的命運。

命運既然相同,那就心有靈犀,什麽悲哀都能分擔了。然而初唐士子畢竟有樂觀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擺脫悲切切的情調,喊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壯語。

我們仿佛看到他堅定地把手壹揮,就把前面的萬縷愁思通通斬斷。 這首詩的起承轉合是最規範的。

壹、二句點出送別之地,三、四句承接著傳達離別之愁,五、六句擺脫離愁轉向樂觀,七、八句以“在歧。

3. 關於離開的詩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

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別董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易水送別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4. 形容離開的詩句

1.送別詩 作者:無名氏 年代:隋 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2.送別 作者:王維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3.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4.易水送別 作者:駱賓王 年代:唐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5.謝亭送別 作者:徐渾 年代:唐 勞歌壹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6.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7.暮春送別 作者:韓琮 年代:唐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8. 賦得早燕送別 作者:李益 年代:唐 碧草縵如線,去來雙飛燕。

長門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繞不息,檐寒窺欲遍。

今至隨紅萼,昔還悲素扇。 壹別與秋鴻,差池詎相見。

9.送別 作者:李百藥 年代:唐 眷言壹杯酒,淒愴起離憂。 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送別 作者:駱賓王 年代:唐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12.金陵歌,送別範宣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石頭巉巖如虎踞,淩波欲過滄江去。 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

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 白馬小兒誰家子,泰清之歲來關囚。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 天子龍沈景陽井,誰歌玉樹後庭花。

此地傷心不能道,目下離離長春草。 送爾長江萬裏心,他年來訪南山老。

1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 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14.別董大 作者:高適 年代:唐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16.送別感賦 作者:劉絮窗 年代:清 理罷雲鬟展轉思, 池塘正值夢回時。

近來詩句如春柳, 只向東風贈別離。 詞: 1.憶王孫 秋江送別,集古句 作者:辛棄疾 年代:宋 登山臨水送將歸 悲莫悲兮生別離 不用登臨怨落暉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飛 2.雨霖鈴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5. 關於回到家鄉舍不得離開的詩句有哪些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壹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2、雨霖鈴·寒蟬淒切

宋代: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壹程又壹程,千裏迢迢,壹片煙波,那夜霧沈沈的楚地天空竟是壹望無邊。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

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

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5、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我這壹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