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是壹首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中秋月夜七絕詩。
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壹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壹幅寂寥、冷清、沈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原文如下: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烏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作品鑒賞:
這首詩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並不壹壹吻合,而且它對全詩點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
在這壹點上,詩歌語言藝術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壹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壹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