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65438+8月20日0920-1949 165438+10月14),四川自貢市大山鋪鎮蔣家灣人,中國* *生產黨地下時期在渝組織的重要人物,中國* *生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加入中國* * *產黨。1945與彭詠梧結婚,負責重慶市委地下刊物《前進報》的組織發行。1948年,彭詠梧在華中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川東地委副書記的崗位上犧牲,由江竹筠接任。
1948 04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關押在重慶國民政府童軍渣子洞集中營。被拷打後,他仍然拒絕交出中國地下黨的資料。1949 114年10月14重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時,被國民政府軍事指揮官在渣子洞監獄殺死並消滅。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選65438000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
擴展數據:
壹、名稱演變
江姐出生的時候,外號叫雪琴。她父親從她5歲起就給她取了學名“江竹筠”,直到她被捕入獄,學名從未改變。中國職業學校1940發給她的證明和她就讀國立四川大學的招生登記表上都寫著這個名字。
後來,“江竹筠”這個詞被改了,這是她被捕入獄後的壹個臨時筆名。但這個別名並沒有改變她名字的發音,只是用了壹個諧音。
二、紅色遺書
姜傑在行刑前寫了壹封遺書,是寫給安迪(姜傑的堂弟譚傳)的。當時蔣捷用筷子磨竹簽做筆,把棉花灰做成墨水寫了這封遺書。信裏寫滿了江姐作為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思念。
第三,遺書中表現出溫柔的壹面。
2007年6月165438+10月14日,在江姐犧牲58周年之際,這份被稱為“紅色遺書”的文物,終於在三峽博物館向世人揭開了隱藏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寫道:“我們有信心贏得勝利,活下去。從入獄的那壹天(去年6月),我就下定決心要去蹲兩年監獄。現在情況在變,年底有可能出獄。我們沒有白白坐在監獄裏。我們壹直在不斷學習。我們仍在鬼門關,生死未蔔;
如果不幸,雲(彭雲,兩個烈士江竹筠和彭詠梧的孩子)會給妳。希望妳能追隨父母的腳步,以建設新中國為目標,為* *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千萬不要囂張(撒嬌),吃個粗飯就夠了。姜傑的遺書,展現了姜傑鮮為人知的溫柔。
第四,遺書中反復提到兒子。
這封遺書長約12厘米,紙張粗糙。因為年代久遠,已經開始發黃了。"這是姜傑生前的最後壹封信."三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江姐不僅是壹位革命者,也是壹位普通的婦女和壹個孩子的母親。她在信中多次提到她的兒子彭雲。
工作人員說,人們認為革命戰士是鋼鐵做的。其實英雄也有溫柔的壹面。蔣捷在生命的最後壹刻,除了革命事業,最牽掛的還是自己的孩子。“遺書字跡相當潦草,不時出現墨漬,可見姜傑當時是關心孩子的。”
五、竹筷子、鉛筆、燒棉花和做墨水
在渣洞監獄,姜傑悄悄寫了壹封遺書,送出了監獄。當時,江姐住在渣子洞監獄的2號女牢房。工作人員說,蔣捷去世前兩個月,寫了這封遺書給他的堂弟譚篆。當時監獄裏對犯人的控制非常嚴密,江傑連寫信的筆墨都拿不到。
後來,江姐偷偷藏了壹根竹筷。趁衛兵不註意,他把竹筷的壹端削尖當筆,然後掀開被子,把壹些棉花燒成灰,再摻些水做墨水。
蔣捷用自制的鋼筆和墨水在壹張草紙上寫下了這封信。遺書寫好之後,江姐悄悄通過壹名警衛把信帶出監獄,交給了她的堂妹譚篆。解放後,譚篆將這封珍貴的遺書交給了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百度百科-姜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