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出自宋代蘇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麽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麽怨恨吧,為什麽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
粵讀提示:
蘇東坡晚年被貶官廣東惠州,因此與嶺南結緣。他在惠州不但創作了將近600件詩文書畫,還促成了壹千多年前廣州最早的“自來水”工程。廣州六榕寺也因蘇軾的題字而聞名於世。
蘇軾在《惠州壹絕/食荔枝》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佳句。傳說他在嶺南地區聽到當地人用粵語說“壹啖荔枝三把火”,聽錯了才寫成此詩的。其中的“啖”字今天也常見於粵語,“壹啖飯”就是“壹口飯”的意思。
“勝”字粵語有兩種讀法,壹種讀與“性”[sing3]同音,如勝利、勝出;第二種讀與“升”[sing1]同音,如不勝感激、不勝其煩、勝任等。在這首宋詞中,采用第二種讀法。
“綺”[yi2]字粵語與“椅”同音。普通話要讀[qi]。這點需要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