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從軍行楊炯的詩意

從軍行楊炯的詩意

楊炯 從軍行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作者:楊炯朝代:唐體裁,表示壹門藝術內部分類的概念。文學作品的分類,可用多種標準來劃分。 更多..體裁:樂府

--------------------------------------------------------------

註釋:

1. 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

2. 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與和主將手中,調兵時以此為憑。

3. 鳳闕:是皇宮的代稱。

4. 龍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敵方要地。

5. 雕:此處意為“使脫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6. 百夫長:指下級軍官。

--------------------------------------------------------------

簡析: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誌士的愛國熱情。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壹。《詩大序》:“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和歌的不同之處是:詩以誦為主,歌以唱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 更多..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壹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壹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壹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這裏,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壹。《詩大序》:“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和歌的不同之處是:詩以誦為主,歌以唱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 更多..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

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壹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

五六兩句開始寫戰鬥,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壹。《詩大序》:“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和歌的不同之處是:詩以誦為主,歌以唱為主,所謂詩要誦其言,歌要詠其聲。詩多為有感而作。 更多..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壹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誌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