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或河南西峽)出現了我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屈原,他創造了壹種新的詩體,就是後世所說的“楚辭”。楚辭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句子長短不壹,句式靈活,多用兮字。當時寫楚辭的人除屈原之外,還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他們的作品大都散失了,只有宋玉還留下了《九辯》、《登徒子好色賦》、《風賦》、《高唐賦》、《神女賦》、《招魂》。下面主要介紹屈原的作品。
屈原,名平,“原”他的字。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家庭,受過很好的文化教養,有很高的文學才華和政治才能。青壯年時很受楚懷王的信任,先後任三閭大夫、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以後又被流放,雖後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直到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壹。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
《離騷》是屈原的主要作品,也是我國最早的、最長的抒情詩。***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離騷》的命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騷》者,猶離憂也”,即遭遇憂愁之意。詩裏敘述了詩人的所以“遭憂”和反復曲折地表達了他的憂心之深。這首詩幾乎可以看作詩人的“自敘傳”,它曲折盡情地寫出了詩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離騷》表現了詩人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屈原是壹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有宏偉的抱負,想挽救楚國的危亡,這些都在詩中表現出來。
《九章》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九首。它不是壹時之作,西漢時才被人把它編在壹起,加上《九章》的名字。這些詩大都是詩人被疏遠或流放在外作的,其中多表現了思念鄉土的感情。《九章》裏的詩,除《桔頌》外,主題思想大都與《離騷》相同,而表現手法卻有很大差別,這突出表現了屈原作品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九歌》***十壹首,“九”是虛指,並不是指篇目的數量。這些詩與祠神有關。《九歌》是古代傳說中的神樂名,文章只是單純的繼承了起名稱,並無實際意義。古人如王逸等認為這是屈原流放時,見了當地民間祠神的樂舞歌辭,而寫了《九歌》。《九歌》所祠的神有太陽神(《東君》),主壽夭的神(《大司命》),主子嗣的神(《少司命》),黃河之神(《河伯》),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山神(《山神》),東皇太壹神(《東皇太壹》),雲神(《雲中君》),為國戰死者之神(《國殤》),還有壹首《禮魂》,***十壹首。不過當到了宋代,朱熹又提出其起源於民歌而屈原加以改編的說法。不過近人研究認為其起源於漢代漢武帝時期。東皇太壹神的祭祀起源於漢武帝時就是有力證據。
《天問》是壹首很奇特的詩。它大都是四字句,兩句或四句壹組,詩人壹口氣提出了壹百幾十個問題,對於自然現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都提出了許多懷疑。表現了屈原極豐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