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說:“上士聞道勤;中士聽說,活下來就是死;下士聽了笑了。僅僅笑是不夠的。“明智的行為通常被愚者嘲笑,被智者所愛。我們是想成為智者的朋友,還是想被愚者稱贊?
不立誌向善的普通人,會被煩惱束縛。好的佛法壹定要堅持,但是看不到。菩薩無欲無求,不是無心,是壹種深邃微妙的智慧境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堅持”,而是不知道追求什麽,堅持什麽。
有壹種膽大叫莽撞,有壹種膽大叫膽識;有壹種膽怯叫懦弱,有壹種膽怯叫謹慎。勇氣和膽怯不是關鍵因素,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妳做每壹件事都知道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行為的善惡,知道目前的條件和做事的方式。
善良與軟弱無關,相反,它是壹種力量。軟弱正是因為善良的力量不足,不純,不穩定,不可持續。為了使善的力量成長和強大,我們需要學習、實踐和增強我們的智慧。
能夠接受逆境的人,內心壹定有非常強大的力量,“無欲則剛”;對欲望的追求,和別人的攀比,才是讓我們變弱的真正原因。所以,內心強大了,就不會隨外界環境而轉。我之所以感到膽怯,是因為我心中沒有目標,被動面對境界,無法控制局面,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內心。
善是妳願意並樂於做的幫助別人的事,弱是妳不得不做而又不想做的事。工作上,我能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如果做不到,也沒必要強求。發展自己的主體意識,愉快地做好事和幫助別人,公開明確地拒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做壹個自信、善良、豁達的人。
對自己的道路失去信心,內心就會反抗,就會仿徨,行為就會軟弱。所有看似合理的理由都只是在找借口。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意義。越是有意義的事情,困難就會越多,這取決於我們面對的意願和智慧。意願決定結局,智慧決定成敗。不要忘記妳的創新精神。
如果內心的陽光得不到開發,就會膽小懦弱。慢慢修行,用正知和慈悲心充實自己的心,發展光,漸漸就無所畏懼了。
忍辱負重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堅強和理智的表現。大多數人誤解了羞辱的含義。真正的忍辱負重,是超越表面的逆境,升華內心的悲傷和智慧,如烈火煉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