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無樹,鏡非臺。什麽都沒有,所以沒有灰塵。
2.佛法千言萬語,底線就是:看透,放下。
3.佛學的研究是:看透有助於放下,有助於看透。
4.找出真相就是看透真相;當妳做事圓滿,內心清凈,就叫妳放下。
5.看透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6.如果妳能看到,妳就能進入佛教的大門;只要妳能看透它,放下它,妳就能很快入佛。
7.只有妳能“看得見,放得下”,妳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不“看透放下”,怎麽享受那種自由和快樂?
8.看透布施六字,是學佛的根本;只要努力練習,身心放棄壹切,就能看透,放下。
9.看透就是心不顛倒;放下就是心不貪。
10.“不與人爭,天下無欲”就是看破,放下;整天批評別人,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人。這就是“看不到就放不下”。
11.平時要看淡生死,看淡世事,決定不懷舊;妳看到的和看到的都不是真的。只要放下,就能逃過生死。
12.不要對世間的事較真,妳的心會涼爽舒適;看淡壹切,越淡越舒服。
13.認識到生命沒有我是無常的,妳就會放下物質和精神世界的壹切。
14.學佛,要從“放下”開始;放下看見的煩惱,再放下塵沙的煩惱,最後放下無知。
15.看到煩惱就是堅持;塵和沙的煩惱是分離;無知就是妄想。
16.放不下分離是苦,放不下堅持是難;如果妳放下它,妳就會意識到它。放下了就舒服了。
17.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要弱,弱就是看透。
18.我真的看到了,就立馬放下了。為什麽?他徹底了解真相,並決定不會有持續的妄想;如果有持續的分離妄想,換句話說,他還是沒有看透。
19.放下壹切,菩提心就有了;放下壹切看清真相。
20.放下壹切世俗的佛法和佛法,才是真正的信仰。
21.大乘以“自量他人”為基礎,“自量他人”以六度為基礎;佛教說“量己”,放下就是“量己”。
22.不要讓那些曖昧破壞了彼此相愛的默契。選擇了兩項建議
23.愛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都輸給了對方。
24.漂泊在時間的斷點,看不清。
25.拼命垂死掙紮,卻早已塵埃落定。
26.就算信任變得奢侈,那幸福就更遙不可及了。
27.那段記憶的記憶只有壹次。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