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是清明節的“節”花,政治儀式、春遊宴饗、清明祭祀思念等社會習俗構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內涵。吳彤是中國文學中壹個重要的植物意象。筆者曾專門撰文《中國文學中的吳彤形象》(南師大學報2005年第4期),分析吳彤在文學、宗教、民俗中的內涵,探討吳彤與音樂、人格、愛情的關系。在這個系列中,梧桐的“枝”被詳細研究,如桐花、桐葉、桐枝、桐蔭和桐果。
中國古籍中的梧桐是壹個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泡桐)和泡桐樹(泡桐)兩種。在現代植物分類學中,懸鈴木和泡桐(泡桐屬)分屬不同的科和屬。前者屬於側柏科懸鈴木屬,後者屬於玄參科泡桐屬。但兩者在外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正如馮在《六首詩》卷十五中所說:“桐種相近,諸子各有所論,不可此起彼伏。”本文中使用的梧桐概念是廣義的。桐花主要指的是泡桐花,不是梧桐花。泡桐春天開花,花大,紫白色。《爾雅·釋目》:“榮、”,“榮”意為花,意為泡桐;梧桐夏天開花,花小,黃綠色,不顯眼。
桐花在清明時節適時綻放,這是春夏之交的重要物候,反映了這個季節的時序和景物特征;清明節既是節氣,也是中國的節日。清明節這壹天的政治儀式和社會民俗也在通化形象中得到反映和匯聚。桐花不僅有“自然屬性”,也有其“社會屬性”。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的詠唱作品,提升了桐花的品格,賦予其人格類比的意義。唐宋時期,“桐花風”被廣泛記載,還被賦予了吉祥、愛情等比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