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的故事見於《莊子·田蕓》壹章:“故施多病而癡迷之,其內之醜人見之為美,亦為之所迷。富人看到了,會閉門不出;窮人見之,攜妻而走。”醜人模仿別人的美女多病的樣子,卻不敢正視窮人和富人。莊子好像是說人要有自知之明,模仿別人是需要壹些條件的。“見賢思齊”出自孔子《論語》:“見賢思齊,見賢而自省。”都說看到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達到同樣的高度。似乎莊子相信自然的力量,而孔子相信教化的後天努力。從現代現象分析,莊子其實說形式主義不可取,孔子說德性精神的學習進步是必然的人生過程。就模仿而言,中國的文化對外在的模仿嗤之以鼻,而對內在的精神和模範力量則推崇和鼓勵。
這兩個字很折磨人,也特別有意思。它們可以延伸到壹個人的嘴裏去評論別人的表現,也可以攻擊別人。他們是“有效”的,但他們能從學習和模仿自己中獲得心理安慰。中國文化有很多矛盾,因為時代特征不同,同壹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據說晉朝的時候,潘安和夏侯湛是兩個美男子。有事的時候就在街上溜達,滿足女粉絲們熱情的欣賞欲望。當女人們看到這兩個英俊的男人時,她們非常驚訝,兔子們跳來跳去,拼命地向汽車扔水果。“扔水果獲利”的故事就是這麽來的。大天才左思啃著潘安家送來的爛蘋果,很不開心。趕明兒,他也弄了輛車在鬧市區炫耀。結果,滿大街的女人不是吹口哨,就是噓聲,或者吐口水。左思的文學大師形象並沒有彌補他醜陋的外表,帶著滿車的吐槽回來了。掃地的左思迫不及待地卸下了車。誰來看妳“思奇”?大家都說妳是“有效榜樣”,再厲害的學校在偶像學校面前也擡不起頭來。這可能是莊子和孔子都無法想象的歷史現象。這個事件可以在《世說新語》壹章中找到。容止,這是壹個英俊的家夥。即使是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王羲之,也整天為自己的外表緊張。可見左思的人生真的很尷尬。如果他不是天生大量飲酒,他可能只會自殺。好在東晉除了崇尚俊男,還特別羨慕酒鬼,所以給左思留了壹條生路。
到了唐代,文采本身又開始流行起來,壹度“見賢思齊”達到泛濫的程度。除了《容齋隨筆》中的考證,唐代還有壹大批人抄近路抄古人的作品,更有甚者,張懷青翻了李義府的壹首五言詩:“把月亮刻成了壹把歌扇,把雲剪成了壹件舞服,對雪感到惋惜,回到了洛川。”每句前面加兩個字,就成了七言律詩:“月刻歌扇,雲裁舞衣。”照照鏡子,自怨自艾,好讓妳來的時候把洛川接回去。“妳自己拿去吧。後來,張懷青獲得了“活剝張常領皮,活吞郭正義!“題目的比喻力之大,‘師從東方’,‘見賢思齊’也不如‘生吞活剝’二字。唐朝時,人有好名,羨才。為了贏得名聲,許多人不擇手段。””見到思琪很驚訝。宋看到侄子小劉寫了壹句“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他印象深刻,就求著要了。小劉拒絕了,後來被宋殺死。直到現在的《全唐詩》還收錄了兩個人的同名。雖然“向東方學習是有效的”不可能有效,但“四奇”不惜壹切代價堅持達到壹個水平,真的不可思議。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偷墻光”“捉螢火蟲映雪”這樣的勵誌故事。窮人家的人對這兩個典故也沒少老繭。車胤家境貧寒,就拿壹袋螢火蟲來照亮書房,充滿了無產階級的浪漫情調。孫康甚至做帳篷做店鋪,雪反射光好好學習。如果沒有條件,他要創造條件去學習。這兩位聖賢確實可以作為“見賢思齊”的精神典範。但古人也很幽默,改編了這個故事,立刻成了“師夷長技”和形式主義的典型:“車胤師從英英,孫康師從薛瑛。有壹天,康去拜訪殷,沒見到他,就問他要去哪裏。門衛說:“我出去抓螢火蟲了。”我回答白康的時候,看見康在庭上閑站著,就問:‘妳怎麽不讀書?康說:“我看今天不像是下雪天。“這時候我們就有點疑惑了,說了很長壹段時間,‘師夷長技’和‘見思齊’的文化精髓同時在兩個人身上被不同的思想解讀。
聯想到《超級女聲》大火沸騰半邊天的現象,可以看到老奶奶、三姑、小媳婦、大齡女生、小學生都在忙著排隊報名,都懷著壹顆“見思齊”的赤子之心,都在“博采眾長”的洪流中徘徊,酸甜苦辣真是中國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