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唐代壹個比較有特色的詩人,在中唐詩壇上,他的詩既不像韓愈的奇崛,
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獨樹壹幟,自成風格。劉禹錫的詩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
類:政治諷刺詩,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懷古詩,均用律絕形式,吊古傷今,沈郁蒼涼,
感慨無限。至於他學習民歌所作的《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詞》等,則活
波清新,自然流轉,盡洗文人習氣。
從他各類詩歌創作的總體上看,柳禹錫具有進步的政治主張和卓越見識,對於社會
政治觀察敏銳。他寫詩註重立意、選材構思,以及塑造形象,多從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
出發;所以世人評“柳禹錫詩以意為主”。
他的很多詩或針砭時弊、諷刺權貴,或謳歌平藩戰爭,表達統壹的願望;或者描述
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現剛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於較多采用懷古、詠物
等形式,運用比興、象征、諷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實於虛,融情於景,故又顯得精
煉含蓄。如名篇《烏衣巷》。像柳禹錫的這類懷古詩,選取的往往只是壹角壹隅的景物
和細節,但卻小中見大,含意豐富,具有壹種蘊藉之美。
劉禹錫的政治諷刺詩,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這些特點,如膾炙人口的《戲
贈看花諸君子》和《再遊玄都觀》。象這類諷刺詩,往往用意雙關,語帶諷刺,曲折寫
來,更覺詩意雋永。宋代蘇轍曾說柳禹錫的詩“用意深遠,有曲折處”,明末清初的王
夫之也說劉詩“深於影刺”,都是指的這些特點。而柳禹錫的“深於影刺”,也體現在
他的詠物詩上:如《白鷹》、《聚蚊謠》、《百舌吟》等詩,鋒芒銳利,有著很強的鬥
爭性,不過由於采用寓托的手法,又顯得含意深遠。
劉禹錫還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因此他的詩常融形象與哲理於壹爐;在許
多生動的詩歌形象中,經常能反映出詩人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和思考,閃爍著哲學家的思
想火花。劉詩中多見飽含哲理的詩句,雖非有意的論述哲學思想,但見解精辟,給人以
啟迪。例《金陵懷古》、《浪淘沙詞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詩句,借助優美的語
言和生動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詩化;這些名言佳句,點綴在詩中,使他的詩既有審
美價值,又富有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