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聯〕葉賽寧《妳是我的被扔棄了的鄉土……》賞析

〔蘇聯〕葉賽寧《妳是我的被扔棄了的鄉土……》賞析

《〔蘇聯〕葉賽寧·妳是我的被扔棄了的鄉土……》經典詩文賞析

妳是我的被扔棄了的鄉土,

妳,我的鄉土——是荒原,

是無人收割的草場,

是森林和修道院。

小茅屋東倒西斜,

星星點點幾戶人家;

屋頂映在朝霞裏,

象是鋪路的束柴。

麥草下的椽木

被歲月刨得又平又光,

風還把太陽的光點

抹到暗藍色的黴點上。

烏鴉用翅膀百發百中地

拍打著窗欞,

稠李樹宛如暴風雪壹樣

搖晃著衣袖。

啊,妳的生活和習俗,

難道已成了柳樹叢中的故事?

就是黃昏來臨時,

羽茅草向行人訴說的那些隱私?

(劉湛秋 茹香雪譯)

質樸的語言,清新的格調,真摯、至誠的感情使葉賽寧的詩歌具有歸真返樸的藝術美。這種不朽的審美價值突出表現在他的以祖國為主題的作品中。在其短暫壹生所創作的近四百首詩歌中,祖國始終是第壹主題。正如詩人自己所說:“我的抒情詩只靠壹個巨大的愛而生存,這就是對祖國的愛。對祖國的深情是我創作中的基本的東西”。在俄語中,祖國和故鄉是同壹個詞。葉賽寧對祖國真摯的愛表現為他與故鄉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故鄉的田園,森林,故鄉的歷史、命運無壹不牽動詩人那敏感而憂郁的心。在《妳是我的被扔棄了的鄉土……》壹詩中,葉賽寧滿懷對故鄉的摯愛,傾訴了被戰爭踐踏、滿目瘡痍的俄羅斯大地的哀怨。

第壹詩節用概括的遠景描寫開門見山地給“我的鄉土”下了定義:“荒原”、 “無人收割的草場”、“森林和修道院”——這就是鄉土的全部內容。壹種蕭瑟、荒漠之感油然而生。緊接著是近景的特寫:歪歪倒倒、稀稀落落的小茅屋,破舊蓬亂的屋頂,長滿黴點的椽木;縱然有陽光的照射,朝霞的輝映,仍改變不了鄉土的雕殘、破敗。這種冷落感在第四詩節得到進壹步發展:死亡的信使——烏鴉肆無忌憚地拍打窗欞,那滿樹白花的稠李樹本是春天的信使,此刻卻變成無情的“暴風雪”,狂怒地搖動枝椏。至此,蕭瑟的冷落已發展為淒楚的悲涼。詩人創造“荒原”、“草場”、“茅屋”、 “椽木”、 “烏鴉”、“暴風雪”、 “稠李樹”、 “羽茅草”這些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樸實而平凡的意象,生動而逼真地勾畫出“被扔棄了的鄉土”的形象;並使全詩含情深婉:沒有蕭瑟、淒涼等詞,而意自黯然。值得壹提的是詩人那凡中見奇的設喻。把破舊不堪的屋頂比作“鋪路的束柴” (這裏包括譯者的再創造),滿樹白花的稠李比作“暴風雪”;尤其是“歲月”把“椽木”、“刨得又平又光”,“風還把太陽的光點抹到暗藍色的黴點上”,淡淡的兩筆就描出富有暗示的荒涼畫面:鄉土早已被遺棄,荒無人煙,只有歲月和風與它作伴。詩的結尾沒有憤世嫉俗的吶喊,也沒有怨天尤人的嘆息;詩人采用“反詰”——這壹修辭格,道出了自己對鄉土深深的眷戀和內心難言的憂傷。全篇看似純客觀的寫照,卻反襯著主觀的情懷, “反詰”辭格的用法更使這首詩淒婉動人。

在草床上伴著歌聲出世,在民謠禱詞的氛圍中長大的葉賽寧深受民間口頭創作的熏陶。他曾收集了四千首民謠,這使他得以繼承和發揚俄羅斯詩歌獨特的音樂性的優良傳統。他詩中那罕見的晦而不澀的憂郁型的韻律與俄羅斯民歌的基調是壹致的。在這首詩中,貫穿全詩低而緩的旋律型創造出帶有淡淡哀愁的音樂美,使我們感受到葉賽寧詩歌獨具的詩美。原文詩韻式為四行詩節常用的交錯韻,采用二音節的揚抑格律。這在譯文中無法表達,但譯者卻保持了原詩的音樂節奏,使譯文和原詩風格統壹。詩中“屋頂”像“鋪路的束柴”、 “刨”、“抹”等動詞的使用都是譯者在保留原形象基礎上的再創造。原譯文的結尾詩節為: “啊, 妳的生活和習俗,/難道已成了小販嘴中的故事?/象在黃昏來臨時,/羽茅草向行人訴說什麽隱私? ”這裏“小販”壹詞的出現與全篇荒無人煙的意境不合, “NPYTH K”(柳樹叢)壹詞也沒有“小販”這壹義項;而直譯為“柳樹叢”則既保留了原詩節的意象,又使全詩意境自然、連貫、統壹。

(王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