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端午節的屈原故事

端午節的屈原故事

至於端午節和屈原之間的故事,有壹點壹定不能不提,那就是5月5日屈原在汨羅江跳河自殺,人們慶祝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他。至於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的說法,則源於南朝人吳筠的神話小說《續和》,以及宗鰲的《荊楚物語》。

屈原在《續齊和聲》中的記載

屈原五月落淚,楚人哀之。迄今為止,大米儲存在竹簡中,水作為祭品被扔出。

漢代建武中期,長沙地區,白天忽見壹秀才白雲三閭博士,稱之為《古蘭經》:“聞見有祭,甚感親切。但是,常年留下的東西,總是被龍偷走。如果今天有什麽好處,可以在上面放上印楝葉,用彩色的絲綢包裹起來。這兩樣東西也是龍所畏懼的,歌是根據它的話來的。這個世界的人五月五月包粽子,帶來楝樹葉和五色絲綢,都是眼淚的遺產。

《荊楚春秋》中對屈原記載

按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汨羅日的習俗,傷了他的死穴,於是下令開船救他。舟戈乘勢,謂之“飛”。壹個覺得是水車,壹個覺得是水馬。"

楚大夫屈原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作為皇室的兒子,他自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是眾所周知的天才。十幾歲時,他開始嶄露頭角,因此他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他在三閭任左突大夫,主管內政外交。他是反秦運動的主力軍。

可惜後來因為壹些原因,楚國貴族的利益受到侵害,很多貴族對他們進行排擠和詆毀,最後以三次流放告終。三次被流放,無奈報效國家的屈原,在得知楚國都城秦軍遭襲的消息後,瞬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於5月5日投汨羅江自盡。

端午節崇拜

楚人得知屈原投江自殺後,很多人來打撈他的屍體,但最後都沒有撈到。大家擔心屈原的身體會被魚蝦吃掉,就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到水裏,這樣既防止了魚蝦對他身體的傷害,又對他起到了紀念的作用。因為屈原死於忠君愛國,所以他死後被荊楚地區那麽多人懷念,就自發產生了為他立祠的想法和行為。

端午節粽子的由來

據說幾百年後,有人祭拜屈原的時候,河邊出現了壹個人,告訴他這幾年大家送的東西都被河裏的龍偷走了。如果妳有什麽要送的,就在禮物外面塞壹些楝樹葉,用彩色的線包起來。因為這兩樣東西是小龍最怕的,而這個東西就是後來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