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筆下的嶽陽樓,所以可以推斷這個景點就是嶽陽樓。
嶽陽樓位於湖南嶽陽古城西墻,俯瞰洞庭,遠眺君山。自古有“洞庭為天下水,嶽陽為天下樓”之稱,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王騰亭並稱“江南三大名樓”。1988 1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陽樓主體建築高19.42米,深14.54米,寬17.42米。它有三層,四根柱子,飛檐,頭盔頂和純木結構。樓內四根楠木金柱直通樓頂,四周有廊、椽、檁條,相互榫接,渾然壹體。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北宋第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之請而作。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詩句是眾所周知的,被引用的句子。本文以描寫洞庭湖的輪廓來襯托嶽陽樓。滕被指擅自動用官錢,範仲淹借此機會隱晦地勸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用他的救世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樂觀主義感染老友。這是本文的宿命,也決定了敘事與議論相結合的風格。《嶽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建築景色的狹隘境界,融合了大自然的陰暗變化、陰晴圓缺和“動客”的“見物之感”,從而把全文的重點放在討論政治理想上,拓展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