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卡爾·威特的教育》(第三章)溜媽讀書摘記?2018.5.8

《卡爾·威特的教育》(第三章)溜媽讀書摘記?2018.5.8

第三章 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壹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壹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壹、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如果嬰兒已感到了妳的關心和愛撫,這就說明妳已在教育他了。

父母要隨時隨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孩子的需要,能夠成功地感知孩子的需求,便是父母成功的開始。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來的第壹條成功的紐帶,他會為今後的教育和訓練提供良好的感情基礎。

德國諺語:人的性格取決於食物。

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他最喜歡的食物,但在兩周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孩子出生後的頭半個月,堅持定時給他餵奶喝水,形成規律的生物鐘。兩頓飯之間只許喝水,不許吃別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腦。如果孩子的精力只用於消化,那麽大腦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吃得過多,除了阻礙大腦不發展,也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腸胃疾病。

吃得過多,還會使孩子從小大腦就充滿“吃能解決壹切“的概念。會使他認為吃東西填飽肚子是排除難受之感的唯壹途徑,在他長大之後,這種吃的概念會轉化為過於依賴物質的概念。

提醒那些疼愛孩子的父母:壹切都要有壹個限度,包括吃東西。

疼愛孩子,並非是壹味的呵護他,壹味的順從他,應該以謹慎的態度來對待培養和教育。培養優秀的孩子,這是要從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細節做起。

曾經有人說過:不同的胃會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決定這個人變成了天派和厭世者。這句話的含義不僅僅只是說明了吃東西對人體的影響,他對人的影響還有許多。

二、保持兒子健康的心情

諺語: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

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的精心培育,嬰兒才能長成健康活潑的孩子。卡爾在兒子嬰兒期就對他進行體能訓練。

1.愉快是健康的關鍵。首先把周圍的環境布置好,周圍的氣氛陰郁,孩子必然會消化不良,身體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間從最初起就應令人心情愉快。

2.嬰兒睡覺時,絕不能像布娃娃那樣,把它裹得緊緊的。要讓他的身體能自由活動,以免妨礙她手腳自由活動。因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運動。

壹個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縛,哪怕這種束縛看起來很舒適。

3.訓練孩子抓住大人的手指:嬰兒天生具有壹種把握反射的能力,就像吊單杠壹樣用力拉起自己的上身。等到兩個月大反射消失時,他的胳膊已經練得相當有力,為提前進行爬行訓練創造了條件。

4.培養孩子喜歡洗澡的天性。註意調節水溫。每天給孩子洗澡按摩手腳,既能發展他的觸覺,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肢體的靈活。

三、從小讓兒子體會到,乞求不可能得到歡樂

成人都有得到別人重視的欲望,小孩子也不例外,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會有這種近乎成人天性的本能欲望。

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天賦,獲得了別人的重視,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別人的尊重,這樣的人的確應該獲得尊重。但也有許多人急切的想得到別人的重視而采取乞求施舍的態度,這種做法,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反而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可以說是壹種極為愚蠢的態度。

卡爾威特說:小孩子在沒有餓也沒有生病的情況下哭,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它想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了他。我制止妻子在孩子壹啼哭時就去抱她,就是想讓小卡爾感覺到贏得別人重視,是啼哭和哀求所辦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在得到得不到別人重視的時候,也應該為自己找到快樂。

四、從訓練他的五官開始

孩子嬰兒時期的壹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就永遠不會得到發展。從訓練孩子的五官,而不二耳目口鼻皮膚。刺激大腦發展,發育開始。因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礎,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能夠促進,促使大腦的各部分積極活動,如果孩子大腦的各個功能區都能發揮最大效能,就會成為壹個聰明伶俐的人。

(讀經寶寶理念的腦科學依據:大腦神經網絡的構建是通過信息刺激進行發展的,連接大腦內部和外部的管道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如果我們給予孩子大量的豐富的信息刺激,他的大腦神經網絡就會發展的越發達,這個孩子就越聰明。)

五官中首先發展耳朵的聽力,因為嬰兒的聽力比視力發展的要早。訓練聽力時母親的聲音極其重要。

卡爾在孩子兒子出生六周後,就對她輕輕朗讀,詩歌。母親就經常為他唱歌。兒子滿壹周歲時就能背誦許多詩。這個背誦絕不是強制性的硬灌,而是順其自然的學會的。

有效訓練眼睛,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壹步。可以時常移動玩具來刺激她的視覺。(在讀經寶寶胎早教理念中,是通過閃字卡和閃名畫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眼睛,開發孩子的智力的。)

味覺方面,除了給兒子各種味道的刺激之外,考慮到糖和鹽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始終堅持給孩子吃清淡的食物,既可以保持它的味覺靈敏度,又可以避免養成多吃糖和鹽的壞習慣。

孩子滿月之後,頭能夠擡起來,就用手推著她的腳丫,訓練他爬行。

父母壹定要讓孩子盡早學會爬,因為俯臥是最適合嬰兒的活動姿勢。嬰兒爬時,其頸部肌肉發育快,頭擡得高,可以自由的看周圍的東西,受到各種刺激的機會也增多了,這就會大大促進大腦發育,使孩子變得聰明。

孩子的視覺發達起來以後,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來培養,如各種名畫摹本,這種雕刻的仿制品。

要發展孩子對色彩的感覺。如果不從小就開始發展孩子的色彩感覺,那以後她對色彩的感覺將會非常遲鈍。(蠟筆顏色競賽是壹個很好的訓練方法。)

讓孩子專心註意某項事物,已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習慣。可以用留神看的遊戲,這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記憶力也十分有效。

盡量讓孩子的手多發揮多種功能,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是有重要意義的,嬰兒認識自己的手要花較長的時間,為了讓孩子盡早發現自己的手,只有讓他的手有事可做才可以辦到。

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斷的發揮它的能量,為了不讓他的潛力白白的浪費掉,努力進行各種有效的引導。是孩子動力,有事可幹,絕不會因為無事可做而去吃手指頭,無聊到沮喪,甚至哭泣。

五、從兒子15天大,開始向他灌輸詞匯

智力發展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對人壹生的智力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

幼兒在三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盡早教孩子語言非常重要。因為語言既是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得不到任何知識。

若能使孩子在六歲以前掌握準確的預言,那麽這個孩子的發展就壹定會很快,而且速度是其他孩子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

嬰兒從小就對人的聲音和物品的響聲非常敏感,這表明早期開始教孩子語言是可行的,那早到什麽時候呢?我主張從孩子15天就開始灌輸詞匯,在孩子剛會辨識事物時就教他說話。 (讀經寶寶在孕期就開始了大量語言的刺激和詞匯的灌輸)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聽的環境,提供說的機會,應盡早與孩子交談,因為六周大的嬰兒就會對,談話的聲音有所反應。父母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盡量跟他交流,讓的聽力更上壹層樓。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壹定不會完全準確,那麽教孩子純粹的發音就是這壹階段的頭等大事,否則孩子習慣於不準確或含糊不清的發音之後,再想予以糾正就很難了。

教孩子語言的過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1.發純正的語音。

練習發音遊戲,最好在孩子學習後壹小時進行,因為這時候的情緒最好,效果也最好,要註意選擇時機。與孩子交流時,要讓孩子看著我們的臉,當然最好是能夠看到嘴的動作。

2.從身邊的事物開始。

生活看到什麽就教什麽,註意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每天堅持練習。

3.靠講故事來增強與世界的親和力。

培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親和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講故事,講故事,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啟發想象。不僅讓孩子聽,還應讓他復述。

教育孩子運用講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選擇好書,比如經典,清晰而緩慢的讀給孩子聽,由父母清晰地讀給孩子,這是教孩子學好語言的最好方法。

4.盡量豐富詞匯

通俗易懂的童謠,語調好聽易記,有利於豐富孩子的詞匯。

5.反對教孩子不完整的話和方言。

不完整的話,和方言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害無益。孩子在兩歲左右,如能緩慢清晰的教他說正式的語言,壹般來說,孩子都可以發出音來。

如果不教給孩子他本來能夠學會的東西,那麽他們的那種潛在的能力就得不到發展,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了。

完整規範的語言是孩子遲早要學的語言,而那些半截的語言卻是他們不久就要拋棄的,讓孩子學兩套語言,勢必給孩子造成雙重負擔。做父母的絕不應當教給孩子壹些不完整的話,以免浪費時間。

教師用在糾正學生已經養成的毛病上,所花的時間,比起教他們新知識所花的時間要多。

社會上竟有這樣的父母,他們以孩子發出的錯音說出的錯話為樂,不僅不去幫助孩子糾正,反而將錯就錯,隨聲附和,這是大錯而特錯。

6.用明確的詞匯來武裝清晰的小頭腦。

要想有清晰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詞匯。在教孩子語言時,語法並不是最重要的。並不用專門教他語法,而是通過聽和說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