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泰戈爾傳》讀後感

《泰戈爾傳》讀後感

 《泰戈爾傳》作者克裏希那·克裏巴拉尼,印度著名文藝評論家,泰戈爾作品研究專家,泰戈爾的孫女婿。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泰戈爾傳》讀後感,歡迎閱讀。

《泰戈爾傳》讀後感1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他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且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世人將他與紀伯倫齊名,並稱為“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飛鳥集中收錄的都是壹首首短詩,大部分就是幾句話。但那是由詩人火壹般的靈魂熔鑄而成,句句是壹針見血,總給人以深刻啟迪與影響的。它們短小精悍,也正因如此它們才得以在詩人的思想裏自由穿梭。再經由書本,到達讀者的思想裏去縱橫馳騁,打破僵局,沖破壹切阻攔,洗滌壹切的暗濁。讓所有沈睡的東西蘇醒,讓壹切渾渾不知所措的人獲得重生。

 詩人眼光所及之處,都能從中提煉精華,加以轉化為人世中的真理。在詩人眼中,萬物都是有靈魂的,詩人用心與他們對話。再由精簡的語言描述出來,直擊真善美,升華我們的靈魂。沒有什麽能比詩人的語言更加靈活、敏感。詩人將物質與靈魂的結合發揮到極致,猶如兩條平行線壹般,壹壹對應。

 詩人如上帝般,為妳糾正錯誤,指出光明的道路,探尋那深邃的智慧與思想。帶妳看透本質,為妳的大腦節省空間,不必裝下那形形色色的世界,不再迷惑,不再盤桓。在新的起點和高處,展翅翺翔。

 《飛鳥集》中有些句子是難以理解的,或許那本就不需要理解的,我們只需要聆聽,便自知其中的妙不可言。跟隨詩人的腳步,用心去洞悉世界,壹草壹木,世間萬物,人間百態。其實這就是我們向往的世外桃源,有時不需要外部的世界有多大改變,只需要我們看透和感知事物的深度。我們的世界分好幾個層次,互相平行,我們要會遊走於其中。猶如飛鳥,翺翔於藍天碧海。《飛鳥集》就像是訓練師,訓練我們的翅膀和心智。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去探索的時候了。沒有什麽比自己的切身體會來的更實在,更有感觸,更加難忘。讓我們不再有沈重的世俗包袱,不再有思前想後地畏縮,自由快樂地翺翔,這就是《飛鳥集》教會我們的。

 《新月集》,在很多人看來是寫給兒童看的,其實不然。他是敘述兒童生活和兒童心理的最好的詩歌集。

 詩人把我們帶進了絢麗繽紛,充滿無限可能的兒童世界,這裏沒有地球上的喧囂與雜亂,沒有金錢,沒有權欲。這裏是另壹個世界,另壹個屬於可愛的兒童的世界。在這裏,孩子們都擁有壹雙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與遊戲。壹旦闖進此地,妳的心頃刻間被童化,生出翅膀,不由自主地想要飛。即使跌跌撞撞也沒事兒,因為這是沒有目的的。這裏的壹切都是輕柔飄散,羽毛好似撒了珍珠粉壹般耀眼。這裏是壹個快樂童年的夢工廠,這裏是壹個治愈心靈的療養院,這裏是壹個蘊藏著豐富的快樂寶藏的福地。當妳真正地融入這個世界後,妳的心從此不再衰老,不再困惑。

 再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在利益的驅使下,硝煙四起。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再到利比亞戰爭。戰亂讓百姓流離失所,兒童失去故園,快樂的童年蒙上了壹層揮之不去的陰影。試想壹下,如果我們沒有了童年,沒有了那肆無忌憚的快樂,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記憶裏還剩下什麽?當我們即將消失時,我們會滿意我們的童年嗎?希望以後我們不至於只能從泰戈爾等作家的作品中知道童年的美妙!

 我覺得:飛鳥只有在新月的天空中才能鼓翼高飛,去自由地探索,去創造價值。

《泰戈爾傳》讀後感2

 泰戈爾的家庭教育嚴謹而冷靜,他極少獲得母親的關註,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大姐和最心愛的嫂子迦豋帕莉。這也正是泰戈爾將母愛作為自己畢生創作的重要主題之壹的原因吧。13歲時,泰戈爾的母親去世,父親“大仙”仍舊像以往壹樣打禪定座,這對泰戈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日後在面對諸多的人生不幸時都能跟父親壹樣,理智面對,將悲哀深埋心裏。

 巨大的家庭壓力也無法把他送進學校14歲時,泰戈爾輟學了。他從學校“逃脫了”,最終“活了下來。”輟學在家的這段日子裏,他並沒有荒廢人生,而是貪婪的吸收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並傾心於自己的文學創作。也正在此時,他的哥哥喬迪楞德拉納特充當了泰戈爾第二位人生導師。

 他鼓勵泰戈爾按照新的曲調作詩,並把泰戈爾寫的詩歌用到自己的劇本裏去,這給我泰戈爾莫大的鼓舞。他還教泰戈爾打獵捕虎,引導他參加自己創辦的秘密社團“生機勃勃會”,爭取印度的政治解放,從而激發了泰戈爾對國家獨立的思考,並使之成為他畢生的最主要的興趣。喬迪楞德拉納特還創辦了《婆羅蒂》文學月刊,為羅賓創設了壹個展示自我的家庭舞臺。在喬迪楞德拉納特的引導下,泰戈爾發表了第壹首愛國詩,發表了第壹部敘事長詩,並集結了第壹本抒情詩集。

 然而他的父親“大仙”和其他長輩仍舊擔憂羅賓的前途,因為在印度的那些日子裏,文學活動本身並不被人們認為是壹種職業。哥哥薩特因德拉納特泰戈爾努力讀書,成為壹個公職官員,或者至少成為任何壹級的律師。

 然而在印度西部和哥哥壹起居住的泰戈爾卻在哥哥的書房裏大肆閱讀英國文學和歐洲文學,他寫了自己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壹《饑餓的石頭》,並第壹次為自己的抒情詩配曲,從此壹發不可收拾。他壹生創作二千多首歌曲,並被人演唱至今。最值得壹提的是,這個時期的泰戈爾與哥哥朋友家的家庭教師產生了短暫的愛情,這種美好的感覺讓他回味終身。

 17歲,泰戈爾跟哥哥薩特因德拉納特遠渡英國。在英國的日子裏,泰戈爾孤獨壹人在倫敦求學。也正是這個經歷,使他有機會認識各色人等,了解英國人情。他對英國婦女的贊美使家族感到恐慌,十七個月後,他兩手空空的回到了印度,既沒有取得大學的學位,也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

 家族裏的人對他的空手而歸不滿,泰戈爾只能在自我表現中獲得解脫。他奮筆疾書,寫了壹首首詩歌,後結集為《晚歌》。他的努力並沒有使他擺脫孤獨,他主動請求父親再次去英國讀法律,卻因侄子的新婚了而半途折回。他最終回到了哥哥喬迪楞德拉納特和最親愛的嫂子迦登帕莉的身邊,在恒河的別墅裏度過了最為幸福的日子。

 年少的泰戈爾除了熱愛文學、音樂外,他不知道自己今後應該成為壹個怎樣的人。他的兩個哥哥都為他的成長付出自己的努力,唯壹不同的是,壹個順其自然,寬容待之,最終使泰戈爾成為壹代文豪;壹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結果失敗。

 而那個給予泰戈爾寬容和理解的正是他的哥哥喬迪楞德拉納特。泰戈爾在日後的回憶中說:“我的哥哥喬迪棱德拉納特讓我無阻礙的走在自我認識的道路上。從那時起,我的自然本質開始盛開出自己的花朵。”

 年輕的泰戈爾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於他擁有另壹個偉大的人生導師。然而,年輕的泰戈爾又是令人敬佩的,因為他在迷茫的探求中,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天性最愛,始終在行進的路上,勤奮的汲取,自由的暢想,真誠的思考,並不懈的用各種形式去優美的表達。在學歷上他壹無所獲,但他的天賦和勤奮,使他終於走上了文壇的最高峰,成為第壹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壹位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