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如下:
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我們都曾為袁枚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而深深折服,即使過去很多年,我們依然能記起語文課本上牧童騎黃牛的畫面。
騎在黃牛背上的牧童,嘹亮的歌聲響徹整個山林,正悠然自得的牧童忽然發現大樹上有鳴蟬,立馬止住歌聲屏息靜氣,他想把那個蟬給捉住。童年總是那樣的無憂無慮,又充滿著無窮的樂趣,那詩裏的牧童真是像極了幼時的我們,抓知了,捉蛐蛐,玩螞蚱,那是夏天最快樂的事呀!
渭川田家:唐·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讀著王維的這首小詩,就好像回到最樸素最讓人懷念的小時候。
斜陽夕照,落日的余暉傾灑在鄉間的村落,牛羊沐浴著最後的暖陽,跟隨著它們的主人緩緩歸來。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靜靜倚靠著自家門扉,等待著放牧歸來的小孫兒。有那麽壹瞬間,仿佛自己還是個孩童,在夕陽下盡情地跳著笑著唱著,那歡笑聲早淹沒了大人們呼喚的聲音,只不過後來,那個在夕陽裏歡笑的孩子長大了而已。
厭倦了官場的詩人何嘗又不“思歸”呢?“式微,式微,胡不歸?”他只恨未能早點歸隱,因為爾虞吾詐的官場是孤獨,苦悶的。最美是田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飯,卻樂趣無窮,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曾經最無憂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