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明節主題隨筆

清明節主題隨筆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小品。作文對題目、題材、格式沒有限制,基本和作文壹樣。妳看過的作文是什麽?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800字(精選5篇)清明節主題隨筆,供妳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清明節主題隨筆1“李,李……”

第壹場春雨來了,跳著華爾茲。春天踩著微弱的節奏,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悄然降臨,給我們帶來了壹個特殊的節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人們自然會平添壹絲傷感,尤其是雨季,更是讓我們難以解憂。

但是我們家不想要這麽美好的春天,所以我們去公園尋找春天的足跡。

春天的公園特別清爽。天空是藍色的,像剛洗過的藍寶石。周圍的山那麽綠,水那麽綠,就像步入了“神話”的境界。小草剛剛睡醒,總覺得剛剛渲染的綠色似乎出奇的綠,綠的透明,就像翡翠壹樣。最近有兩朵小花開出來,或濃或淡,或紅或粉,好像是不久前春小姐畫的。那種天籠罩那種山,那種山環繞那種水,那種水襯托那種花花草草。詩和夢的境界不就是像踏入了繪畫壹樣的聖地嗎?這裏的壹切都那麽吸引人,壹切都讓人感覺很舒服!

這壹天,公園裏似乎人很多,可能是天氣好的緣故。還沒到中午,車位都過半了。

人們脫下厚厚的棉襖,跑到草地上,聞著春天的氣息,壹頭撞在上面。我們聽到春天,看到它,聞到它,觸摸它。他們個個精神奕奕,滿臉通紅,嘴角洋溢著春天的笑容。

我躺在綠色的草地上,頭上頂著壹張美麗的紅帆,看著舞動的春風,我感到非常舒服!偶然仰望天空,幾只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他們在和白雲玩耍,和小鳥比賽,快樂得讓人羨慕。我忍不住了,就讓爸爸買了壹個“鳳凰”風箏,在空地上玩。

壹開始我的動作不是很熟練。在我展開翅膀起飛後不久,我絆倒了。經過幾次魔鬼訓練,我終於可以放風箏了!我用壹個手持挑線曲柄來縮短線。有風的時候我就邊跑邊跑,手裏的線繩壹直拉。“鳳凰”拍打著翅膀,翩翩起舞。我擡頭看著縷縷白雲,看著“鳳凰”在風中盤旋,在藍天之上自由飛翔。

哦,那是壹封寫給天空的信!

春天,我們來到了公園。妳呢?

清明節主題短文2今天是清明節。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來到墳前掃墓。妳知道妳為什麽要掃墓嗎?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運動。

在古代,人們認為清明節始於節氣。漢代劉安寫的《淮南子》說:“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謂風清。”這個清明節在春天的三月到來,所以它被稱為“三月節”。後來《歲時百問》壹書曾解釋:“此時萬物長得幹凈明亮,故稱清明。”很明顯,清明節是因為它有極好的光照、溫度、降雨量等方面而得名的。後來,皇帝把這壹天稱為寒食節(今天的清明節),以紀念忠臣介子。久而久之,清明節成了祭祖的日子,也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在清明節的家也不例外。今天掃墓祭祖是壹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清晨,在爺爺奶奶的召喚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著自行車,很快到達了目的地。鎖好車後,我們開始爬山。大概是因為剛下過雨,山路鋪了土,所以特別滑,不好走。我的名牌運動鞋壹路遭殃。山上的風景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也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鳴聲...經過艱難的跋涉,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墳前,只見前面雜草叢生。我們去年不是剛清理過嗎?這時,壹首詩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野火從未完全吞噬它們,它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草的生命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壹年之內就把整個墳墓覆蓋了。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巨,我就拿出鐮刀割草。我拿起鐮刀使勁割雜草,但沒有被砍斷,手被割破了,流了血。父親看到這壹幕,趕忙教我割草。父親對我說:“要割草,妳得把它握得緊緊的,然後使勁往下壓,再用鐮刀使勁割,這樣才能割草。於是,我按照父親教的方法做了,果然很多草都被我割了。在父親和其他人的努力下,我們終於割草了。我還幫媽媽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板,恭敬地擺放了鮮花,然後回家了。

今天,雖然我在清明節很累,但我很開心。我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緬懷和敬意。我覺得壹定很有意義。大家肯定都去上墳了吧?不妨說說妳的掃墓過程!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故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許多家庭會為死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但近年來,清明祭奠的習俗逐漸變質,變得奢靡。以前普通人家,祭祀用的只是壹些黃色的圓紙(俗稱金元寶)和幾盤點心,壹壺清酒。但是現在已經演變成什麽汽車,紙別墅,傭人之類的了...它真的是五花八門,而且這些祭品經常需要用火焚燒,這已經成為壹個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的火燒山事件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節,人們的奢侈讓我張口結舌。早上清明節看著他家的祖上用品,嘟囔著什麽幾百萬的家具,搞得我壹頭霧水。就在我想問我媽有什麽意義的時候,突然我的小侄子說:“哇,好大壹只烤豬啊!那鞭炮有大鍋蓋那麽大!””我轉過頭,朝路上看去。果然有四個人擡著壹只大烤豬和壹卷鞭炮,其他人帶著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這不是明擺著顯擺嘛!看著隊伍向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禁嘆了口氣。

我們壹家也出發去“拜山”了,壹路真的很驚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彌漫著淡淡悲傷的節日裏,我想人的心情難免會有淡淡的悲傷吧?但是為什麽今天完全沒有了呢?雖然清明節前後有四處走走,親近自然的傳統習俗,但至少去拜山上墳不應該是這樣的。壹路上,我看到了龐大的車隊,那些人帶著奢侈的祭品來到祖先的墳墓前。整個祭祀過程中,完全沒有悲傷、肅穆和莊嚴。相反,他們在微笑和大笑。他們祭完之後,燒了壹大卷鞭炮,後來又放了幾桶禮炮。哦,我的上帝,節日裏不放禮炮嗎?如何放在清明節祭奠親人?這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還是什麽新鮮事?我第壹次看到這樣的清明節。

春雨蒙蒙,飄在臉上。望著這陰沈的天空,回想起死去的親人,多麽令人難忘。我默默的給他們敬酒上香,然後帶著悲傷和不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想著剛才看到的,壹路無語。

清明節主題隨筆4 3月30日晚,爺爺(爸爸的爺爺)去世,按照農村習俗,三天後舉行葬禮。

4月2日-清明假期的第壹天,早上6: 30,親戚們聚集在爺爺的靈堂前。每個人都穿著喪服,腰間系著草繩,手裏拿著竹簽。女的頭上戴著白圍巾,男的頭上戴著三角帽。葬禮儀式正式開始時,靈柩被擡出屋外,我們按輩分順序跪下。村裏壹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念悼詞,講述爺爺從壹到八十六的人生故事。幾分鐘後,我的膝蓋疼痛,我坐在地上。十多分鐘後,大部分人從單膝跪地變成單膝跪地,爺爺的孩子還在低著頭,每隔壹段時間就跪壹次。爸爸跪在爺爺身後,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頭上的白毛巾和衣服都濕透了,他也懶得擦。半個小時後,悼詞寫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壹塊白布從隊伍的前面傳到後面。每個人左手拿著壹塊白布慢慢地走著。帶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龍舞獅隊在後面。在壹片空地上,爺爺的棺材被放下,爺爺奶奶又跪了下來。舞獅隊開始表演了!兩只“獅子”壹會兒跳得比樹還高,壹會兒又在地上打鬧,行人紛紛駐足觀看。有親戚把零錢扔到空地上,“獅子”馬上張嘴就吞。七爺手裏拿著壹張百元大鈔搖了搖頭,“獅子們”反應很快,壹口就“吃掉”了。舞龍隊出現了,他們使勁搖頭晃尾,晃得我頭暈。表演結束後,隊伍繼續前進。

大約走到壹半,我們被告知把腰間的草繩拿下來,把手中的竹簽扔掉。大約十點鐘,我終於到達了我的目的地——壹座小山。棺材停在壹個長方形的坑旁邊,坑裏堆滿了稻草和紙幣。壹位叔叔點燃了稻草和紙幣。我們在爺爺的墳前燒紙錢,做壹個“鞠躬”。這時,壹位上了年紀的老奶奶提著壹小桶米,舀了壹小勺給大家。壹開始,我不想吃。奶奶說:“這是習俗。”我壹口就把米飯吃完了。我們又去了奶奶的墳前,燒了紙錢,做了個“鞠躬”。這時奶奶遞給我壹根樟樹樹枝,反復叮囑我回去的時候放在爺爺的廚房裏。我和媽媽阿姨們回去了,爸爸和爺爺們留下來安葬爺爺。中午1點半,爺爺面前的空地上擺滿了桌子,到處都是人。據奶奶說有78桌!吃飯的時候好熱鬧!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感受到了農村的別樣風情!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在仲春和春末之交,即冬季至日後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之用,時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清明壹到,氣溫回升,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的節日。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育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頭上,然後磕頭祭拜,最後吃完食物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和悼念死去親人的習俗仍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徒步、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壹系列習俗和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冷食冷餐對人的傷害,我們都參加壹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是壹個有特色的節日,既有悲傷的淚水去掃墓,也有踏青的歡笑。

老家清明節主要是掃墓。今年3月4日,我們壹家四口像往常壹樣,壹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這壹天,天氣陰沈,偶爾伴有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壹路走上山,有的扛著祭品,有的扛著鐮刀。山上的空氣特別清新,到處都是綠色的。真的很爽!我們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爬上山頂,最後來到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為我們敬愛的爺爺掃墓。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頭的雜草。“鄭錚,妳切得真狠!”媽媽表揚了我。但是我沒有割草。真的很抱歉。

壹眨眼,很多人都去山上掃墓了。臨近中午,我們鋪好墳,收拾好東西,高高興興的下山了。這時天下起了牛毛雨,我媽教我讀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