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鵑:美麗,古代用來形容女人,也指月亮。
這句話出自唐代李商隱的《霜月》。
剛開始聽到南方大雁的鳴叫,知了的唧唧聲已經消失,我爬到了高層,極目遠眺,水天成壹片。
年輕女子素娥耐寒,她在月中的霜凍中戰鬥。
這首詩寫在深秋,在臨水的高樓裏看霜月的夜景。只是表示月白霜清,帶給人的是壹個寒冷的秋天。這樣的風景會讓人心曠神怡。但這首詩給讀者的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實際環境中的感受。該詩形象清晰簡單,內涵充實豐富。
秋天,花草樹木雕落雕零,妳眼中看到的壹切都是枯黃無色的;但是,清月影的霜痕特別亮。“少婦素娥耐寒,月中霜戰。”雖然“高樓富玉,頂上太冷”,但玉骨冰肌的絕世之美,越是在寒夜,越見鬢角之美。她們婀娜多姿的外表之所以不同於壹般的脂粉,是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經得起寒冷的考驗。
寫霜月,不是出自霜月本身,而是出自霜月中旬的素娥和青衣;清女和素娥是詩歌中霜月的象征。這樣,詩人描寫的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還有清秋的靈魂和霜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詩人從霜月夜景中挖掘出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詩人在渾濁的現實環境中對美的深切追求和對光明的向往。這是他的性格的高標準和獨特的庸俗和耿介的不服從的自然表現。當然,我不能確定,耐寒的素娥和清女是自我隱喻的詩人;換句話說,它意味著別的東西。在詩歌中表達情感和興趣並沒有那麽狹隘。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值得註意的地方: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中盤旋,詩意的風景如海市蜃樓,轉瞬即逝;詩歌的意象是由幻想和現實構成的完美整體。已是深秋,枝頭聽不到蟬鳴。廣闊的天空中,不時傳來嚴陣驚恐的聲音。月上白霜的宵夜裏,高樓獨倚,水與天相接,顯得清澈空曠。“我第壹次聽說鵝的時候,沒有蟬”這句話是壹個現實的環境背景。這種環境是美好想象的搖籃,會喚起人們脫俗脫塵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