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誰知道,李嘉誠蛇吞象,60億和60億怎麽就黃了。我真的很想知道

誰知道,李嘉誠蛇吞象,60億和60億怎麽就黃了。我真的很想知道

哈奇森·惠姆波公司是香港第二大英國外國公司,資產價值超過60億港元。長江只是壹個資產不到7億的中小公司。李嘉誠不僅控制了黃,還做到了不流血作戰,有“超人”之稱。李超人在黃之戰中有什麽高招?

李嘉誠退出了九龍倉的競爭,並瞄準了另壹家英國外國公司,和記黃埔。

和記集團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是和記黃埔;第二個是黃埔碼頭。和記黃埔是當時香港第二大洋行,也是香港十大財閥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記洋行成立於1860,主要從事印度棉花、英國棉毛制品、中國茶葉的進出口貿易和當地零售貿易。起初,它在規模上並不知名,遠不能與怡和、置地、天寶和太古等外國事務所相比。二戰前,和記黃埔有20家子公司,已初具規模。

黃埔碼頭有限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3,當時船長林猛在銅鑼灣怡和碼頭造木船。碼頭幾經搬遷,補充合並成為上市公司。到20世紀初,黃埔碼頭、太古碼頭、海軍碼頭並稱為香港三大碼頭,形成了維護和建造萬噸級船舶的能力。此外,黃埔碼頭還經營碼頭倉儲業。

二戰後,幾家重組的和記洋行落入了齊德尊家族手中。這個家族與怡和、太古施懷雅和會德豐馬登並列為香港四大英資家族。60年代末,齊德尊躊躇滿誌,壹心想成為第二個怡和。他利用1969 ~ 1973的牛市,展開了壹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擁有黃埔碼頭、駿怡倉庫、屈臣氏等眾多未上市的小公司,實力壹如既往。

齊德尊精準地指出了香港人口多、人口少的產業趨勢,房地產會蓬勃發展。他關閉了九龍半島東側的碼頭,將修船業務與太古碼頭合並,搬到青衣島,其他倉庫和碼頭全部轉移到葵湧發展。騰出的土地用於開發黃埔新村、大同新村和駿怡大廈。祈福德行滿天開花,房地產成為集團支柱產業。

媒體稱齊德尊是商界“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的“大烏龜”。他盲目兼並企業,鼎盛時期控制了多達360家公司,其中84家在海外。齊德尊雖然有“鋼牙的尖牙”,但“腸胃功能”太差,“腹瀉”沒完沒了——很多公司狀況不佳,效益為負,讓他背上了沈重的債務負擔。好在股市太紅火,齊德尊搞了不少炒股生意,暫時彌補了財務黑洞。

1973,股市壹蹶不振,接著是世界石油危機,然後是香港房地產暴跌。投資過快、戰線過長、包袱過重的和記集團陷入財務泥潭,連續兩個財年虧損近2億元。1975年8月,匯豐出資150萬港元進行救助,條件是和記黃埔轉讓33.65%的股權。匯豐銀行成為和記集團最大股東,黃埔公司也離開了和記集團。

匯豐銀行收購和記洋行標誌著祈求道德尊重時代的結束,和記成為壹家非家族集團公司。匯豐尋求李瑋執掌大權。1977年9月,和記黃埔再次與黃埔合並,重組為和記黃埔(集團)有限公司..李瑋被稱為“公司醫生”,但他壹直是壹個智囊團,他從未掌管過壹個巨型企業。又因求德治國時集團虧空過大,公司醫生上任,卻不見其妙手回春——黃的好轉並不如人所願。

順勢而為,是戰場上常見而有效的戰術。李嘉誠覬覦九龍倉的同時,也看好和記黃埔。他讓出了九倉,勢必要瞄上黃。輿論認為,與黃易的鬥爭表明李嘉誠是壹個極其聰明的人。

第壹,李嘉誠完成了買九龍倉的心願,但實際上他放棄了壹塊肉骨頭讓寶去啃,留下了壹塊瘦肉給自己。因為九龍倉屬於家族企業怡和,凱澤克家族和他們的代理人會以牙還牙,對抗收購。寶收購九龍倉代價不菲,事實上與怡和打成平手。怡和集團在香港有很深的根基。如果它買下九龍倉,將會有壹場血戰。

相反,已經成為公眾公司的和記黃埔,至少不會有家族勢力的頑強反擊。作為香港第二大洋行,和記集團“臣服”歷史短暫,控股結構壹時未理順,股東利益分化。他們在祈禱壹個“明確的主人”力挽狂瀾,讓和記黃埔徹底走出危機。

只要能照顧並給股東帶來利益,股東就不會怨恨華夏大集團和黃。這是李嘉誠最初的出發點。

第二,李嘉誠權衡其實力。長江實業的資產只有6.93億港元,而和記集團的市值卻高達62億港元。和記黃埔擁有大量土地物業,以及穩定的零售連鎖,是壹家極具潛力的集團公司。香港有很多中外商人覬覦這塊大肥肉,只是因為香港首席財務官匯豐控股的和記黃埔暫時穩住了陣腳。

李嘉誠很清楚,匯豐控股和記黃埔的時間不會太長。根據公司法和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業務。債權銀行可以接管喪失償付能力的工商企業。壹旦企業正常經營,就賣給原產權人或其他企業,而不是長期控制企業。

李嘉誠在吸收九龍倉股份時,得知匯豐銀行高層沈碧曾私下透露,在和記黃埔財務狀況好轉後,匯豐銀行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對象,轉讓其控制的大部分和記黃埔股份。

這對李嘉誠來說是個好消息。長江實業財力不足。在匯豐的幫助下,收購完成了壹半。

第三,李嘉誠夢想成為匯豐轉讓和記黃埔股份的合適人選。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李嘉誠停止購買九龍倉股票,以獲得匯豐銀行的青睞。

李嘉誠賣了壹個人情給匯豐,那麽信譽好的匯豐肯定會還人情的。李嘉誠不確定這個人情是否與和記黃埔有關。

為了讓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誠帶著賣掉654.38+00萬股九龍倉,換來寶出資轉讓9000萬股和黃股份給匯豐。李嘉誠壹石三鳥,獲利5900多萬港幣,把自己不方便買的碼頭送給了包,包也感謝他。

在與匯豐銀行的關系上,李嘉誠知道它不像包玉剛那樣深厚。包的船王稱號,壹部分靠他自己的努力,壹部分靠匯豐的支持。鮑與匯豐銀行有著20多年的聯系。他是匯豐的董事(在1980他也是匯豐的副主席),與匯豐的兩個高層Sandoz和沈碧私交密切。

李嘉誠與沈碧接觸頻繁。他理解匯豐的意圖:出售股份不是套利;但期待和記黃埔放手後能做好。另壹方面,包的馬擊鼓,自然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召開了長江實業上市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新聞發布會。壹向穩重的李嘉誠用激動的語氣宣布:

“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收購了匯豐持有9000萬普通股的英國老牌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股權。”

在場的大多數記者都忍不住鼓起掌來。有記者問:“為什麽長江實業只買匯豐持有的普通股,不再買其優先股?”

李嘉誠回答:“從資產的角度來看,和記黃埔確實是壹家很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其地產部分與我們的業務完全壹致。我們認為和記黃埔的前景非常好。因為優先股只享有利息,公司盈虧與其無關,沒有投票權,所以我們沒有考慮。”

李嘉誠被和記黃埔董事會吸收為執行董事,李瑋仍為董事長兼總經理。

發布會後的壹天,哈奇森成了壹時的大熱門。小市場帶動大市場。當日恒生指數暴漲25.69點,成交額超過4億元,可見股民對李嘉誠的信任。李嘉誠繼續專註於市場。到6月1980,11,長江實業和李嘉誠擁有的和記黃埔股份已增至39.6%,控股權十分穩固。在此期間,並沒有黃大班威利組織的反收購。

6月1981 65438+10月1,李嘉誠當選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為第壹位加入英資洋行的香港華人大班(註:包玉剛怡和碼頭並非獨立洋行),和記集團正式成為長江集團的子公司。

李嘉誠以小搏大,以弱勝強。長江實業實際資產只有6.93億港元,卻成功控制了市值62億港元的巨頭集團和記黃埔。按常理來說,不可能,更不可思議。難怪黃的前班長用無奈和不服氣的口氣對記者說:

“李嘉誠此舉相當於用2400萬美元作為存款,購買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