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解放橋的戰鬥遺址在哪裏?

解放橋的戰鬥遺址在哪裏?

解放橋位於福州市,原名萬壽橋,橫跨閩江,連接臺江倉山區。

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10兵團由葉飛指揮,分兵直取福州。17年8月,中路28軍由朱率領,82師、83師先後於8月17日5時攻入福州。八十二師、八十三師主力相繼入城。先頭部隊迅速向萬壽橋推進。為了防止解放軍渡河,掩護其主力撤退,國民黨軍以壹個團的兵力堅守在橋上,以猛烈的火力越過網——橋面,用小鋼炮不斷攻擊江面和橋面,形成堅固的火墻。

解放軍先頭部隊趕到萬壽橋時,突然遭到密集火力射擊,死亡10余人,進攻受阻。團政委孫樂勛命令三營副營長魏組織數十名突擊隊員強行出擊。突擊隊員奮勇爭先,但魏胸部中彈,仍用手捂著流血的胸口繼續指揮。這時,橋南中間壹所房子上面的兩扇窗戶,國民黨軍隊又增加了兩個分支———指揮和瘋狂地射擊逼近橋南的解放軍突擊隊。由於炮火猛烈,解放軍突擊隊壹度被壓在橋上,無法前進。就在這危急關頭,橋北解放軍及時組織火力掩護,副排長王克勤第壹個沖到橋南國民黨軍工業,手握壹把,猛烈射擊,高喊“為副營長報仇”。由於解放軍突擊隊的英勇突擊,守橋的國民黨士兵全部投降。突擊隊乘勝追擊,奪取了煙臺山,為大部隊的前進開辟了道路。當天,福州和林森縣正式解放,數十萬市民湧上街頭歡迎解放軍。

解放橋建於宋元時期(1093)。它首先由兩個浮橋組成。因經常被風浪沖刷,後改為石墩橋,並於1303改造為簡支石梁石橋,是閩江最早的過江石橋。1930,改為公路橋。原橋墩用混凝土加高2米,路面和橋欄桿用鋼筋混凝土。1949後,此橋改名為“解放橋”,以紀念解放軍跨過此橋,追擊南逃的國民黨軍隊。

1970,解放橋采取橋上架橋的形式,高4米,寬2米。改建於1995,9月完成於1996。新橋為現代雙曲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組合拱橋,由萬壽橋、中洲島、江南橋組成,全長565米,寬12米。設置4組橙紅色鋼管弧形空中吊橋承擔橋梁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