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是古詩文言文

什麽是古詩文言文

1. 什麽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的壹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俗稱“之乎者也”。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壹卷”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可以說“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壓縮”格式。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

是 。理由如下: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也叫做語體文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壹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和用“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裏,“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中國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在我們壹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2. 什麽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

文言文包括古人寫的文言文和現代人寫的文言文,其中古人寫的文言文是古文。而古詩文=古詩+古文,所以古詩文=古詩+古人寫的文言文。綜上所述,古詩文包括(古人寫的)文言文。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擴展資料

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

1、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且:相當於“啊”

2、何:什麽;怎麽樣;哪裏;多麽;為什麽;怎麽;啊;通“呵”,喝問。若:如同,像

3、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所:也

4、乃 :妳,妳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5、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麽。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文言文

3. 古詩是不是文言文

是的。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壹種詩歌體裁。其特點是格律限制不太嚴格。

文言文包括古詩類、古文類、歷史類等等。其中古詩就屬於文言文當中的古詩類。像《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詩經》、《千家詩》等,都是著名的古詩。

擴展資料:

文言文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因此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並且不使用標點,在“白話文運動”之前,除了白話文小說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體寫成,包含了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