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壹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壹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壹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壹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 形容音律的詩詞特地整理了壹下,缺少的大家可以繼續補充:
積極的歡快 愉快 喜悅 溫柔 浪漫 美妙 高雅 舒暢 悠揚 靈動 可愛 甜美 動聽 年輕 有活力 灑脫 飄逸 超脫 自在 振奮 勁爆 動感 沈穩 熱情 幽默 振奮 鼓舞 亢奮 興奮 清新
中性的平靜 深沈 深邃 宏大 遼闊 雄偉 震撼 蕩氣回腸 激情 激昂 悲壯 悲涼 淒涼 滄桑 迷幻 朦朧
消極的難過 悲傷 憂傷 懷念 思念 寂寞 憂郁 孤獨 哀傷 哀怨 悔恨 憤怒 恐怖 緊張
3. 絕句,律詩,音律的詩詩歌具有音樂美,詩歌的音樂美主要取決於節奏。古代,人們在勞動和交往中,發現有規律的語音可以形成鮮明的節奏。中國漢代,有壹種亦詩半亦文的文學體裁——賦,這種文學體裁很講究文采和韻律。到魏晉時期,“賦”日益對偶化,全篇都用字數相等、意義相關、音調和諧的偶數句組成。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
唐代出現的格律詩,區分明顯。律詩格律嚴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聲(平仄相對),聯有定對(中間兩聯對仗)。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麽嚴格。唐朝以前的絕句叫做古絕句,押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大部分也不講究對仗,稱作散體。有的絕句像律詩的壹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對仗。
4. 描寫聲音的詩句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2 魯迅有《贈人》(其二)詩:“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3 古箏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小重山》
鳴箏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聽箏》
彈箏北窗下,
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
心傷曲不道。
蕭綱《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
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
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
啄木飛來霜樹杪。
蘇軾《甘露寺彈箏》
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
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
寧知顏如玉。
沈約《詠箏》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
張九齡《聽箏》
明月照人古,開簾彈玉箏。
常建《高樓夜彈箏》
寶箏鈿剝陰塵覆,錦帳看消畫燭幽。
廖融《退宮妓》
清箏何繚繞,度曲綠雲垂。
李白《邯鄲南亭觀妓》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崖。
李商隱《無題四首》
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
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後箏歌》
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
李商隱《送千牛將軍赴闕五十韻》
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風》之五十四
萬松亭下清風滿,秦聲壹曲此時聞。
劉禹錫《傷秦妹行》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玉涯《秋夜
白居易有近20首詩提到箏,在《箏》壹詩中,描寫了壹女箏手的精妙表演:“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張牯在《箏》裏有兩句“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寫出了古箏音色如水的特點。更有李端在《聽箏》中寫了三國的故事“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藝呈現在人們眼前。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紫袖紅弦明月中,
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
別有深情壹萬重。
落日照大旗 馬鳴風蕭蕭 (杜甫 後出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白居易的〈琵琶行〉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的〈琵琶行〉
5. 古詩詞的音律指的是什麽按音律的古代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分為:1、五律:即壹句五個字,八句,限用平韻、壹韻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 2、七律:即壹句七個字,八句,限用平韻、壹韻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韻必須是整數,如十韻、三十六韻等。
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 入律的絕句:可寫五言律絕,可寫七言律絕。四句,葉平韻。
(註意: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這裏說律絕)絕句特殊,分二類,壹類是用律句的律絕,壹類是不用律句的古絕。用律句的律絕,劃為律詩,用律句的古絕劃為古體。
大部份書上就叫絕句,不分律體古體的。 凡葉平聲韻的,壹定是律絕,凡葉仄聲韻的,壹定是古體。
另外,壹般來說,五言絕句人們喜用古體,七言絕句人們喜用律體。 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是指平聲,仄指上、去、入聲。
元代後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中,而平聲逐漸演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近代漢語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調稱為新四聲。
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中的壹、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聲、去聲(指標準拼音中的三、四聲)的稱為仄聲。有些原在古漢語中屬入聲的字現在雖歸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
詳細可以看下《王力詩詞格律》 第壹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壹些概念 第二章 詩律 第三章 詞律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6. 請高人系統解釋古代詩詞的音律平仄 聲律專名。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諧協,謂之平仄。 “壹三五不論” 格律詩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訣。
為“壹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略稱。謂七言詩句第壹、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須按照格式,平仄相間,不能變動。
由此類推,五言詩句則為壹、三不論,二、四分明。這個口訣簡潔明快,但不全面、不準確,對有些句型便不適用。
對與粘 詩律術語。對,取相對之義,指同壹聯內對句與出句平仄必須相反相對,即仄對平,平對仄。
粘,取粘連、粘附之義,指後聯出句與前聯對句必須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對、粘的標誌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誤,最關鍵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務必分明。
1.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韻)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 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秋晚, 山中黃葉飛。
2.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韻)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韻) 南行別第 韋承慶 萬裏人南去, 三春雁北飛。 不知何歲月, 得與爾同歸。
4.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韻)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1.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孤城。 此地壹為別, 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回, 微註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 歸飛體更輕。
3.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4.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 七絕和七律依此類推. 當然,如果寫現代詩就無須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