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題烏江閣
(唐)杜牧
軍事家勝敗在意料之外,包是個有羞恥心的人。
江東有很多有才華的孩子,他們會不會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
(2)標題烏江閣
(宋)王安石
壹個屢戰屢敗的勇者哀悼,中原難復敗局。
今日江東子弟雖在,豈肯為王東山再起?
(3)絕句
(宋)李清照
生如英雄,死如鬼魅。
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喜歡閱讀
杜牧《調江亭》認為,輸贏是兵家常事。項羽雖敗於吳江,但只要慚愧,還是個“人”。江東有很多有才華的孩子。如果項羽渡過烏江,吸取教訓,就有可能“東山再起”。
北宋王安石《調江亭》認為,楚軍屢戰屢敗,早已疲憊不堪,壯士也為之傷心,戰敗的頹勢難以挽回。雖然江東兒女還在,但誰願意為王祥的“東山再起”效力呢?
北宋末年經歷了靖康之難的女詞人李清照寫的絕句,對項羽大加贊賞。詩中認為,人活著應該是“人間英雄”,死了應該是“鬼中英雄”。西漢初項羽在吳江自殺,到北宋末年已經幾千年了,但作者依然懷念項羽“拒渡江東”的氣節。作者認為項羽是壹個英勇、堅強、豪邁、感人的悲劇英雄。作者不以成敗論英雄。她認為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雄壯,可敬,可畏。
為什麽這三位詩人對同壹歷史事件會有如此完全不同的看法?
這與三位詩人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經歷有關。
杜牧,名門望族,從小接受嚴格的教育,學習文學、政治、經濟,準備做壹個附屬。早年仕途不順,中年歷盡艱辛。最後被招為“考博士,知道怎麽打報告”。所以在他看來,只要“忍辱負重”,總結失敗的教訓,就壹定能“東山再起”。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任宰相期間,他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民強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改革侵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尖銳激烈的反對,革新失敗。在這種情況下,王安石就產生了項羽最終在軍事上被打敗是因為當時的壹系列政治和軍事失誤,當時無力回天的觀點。即使回到江東,也很難聚集人馬“東山再起”,也無法轉敗為勝。
作為北宋向南宋過渡時期的詞人,李清照目睹了宋高宗狼狽南逃的經歷,從女姓的角度高度評價了項羽的人性價值。作者用項羽的“拒渡長江”來諷刺南方統治者在遊牧民族南侵、國家破敗之際,漠視百姓生命、拋棄中原大好河山、只顧自身逃生、定居江南壹隅的軟弱無能的醜惡行徑。作者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這三首詩壹直是詩歌批評的重點,眾說紛紜。但如果項羽不死,那中國的古代史是不是要改寫,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