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我很難再回到戰場,也很難感受到強大。無情白發催寒暑,余生苦酸。
病馬知晚嘶,枯葵花更怕霜。如煙,往事忘卻,心底無私。
解釋:
我很難再回到戰場殺敵,但還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深情厚誼。?寒來暑往,歲月匆匆,時間無情地白了我的頭發。受了委屈之後,我會把心裏的痛和酸憋壹輩子。
生病的老馬也哀嘆自己只能躺在馬槽裏,枯萎的向日葵更害怕秋霜的摧殘。過去的已經被遺忘,只有無私,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廣闊!
雙方簡介:
陶鑄(1908 —1969),原名陶繼華,湖南祁陽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軍隊的傑出政治工作者,黨和國家的傑出領導人。他壹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人民熟悉和愛戴的革命前輩。
曾治(1911 4月4日?—?65438+1998年6月21),女,原名曾,郴州市陳貴路宜章縣(今湖南宜章縣)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 * *生產黨組織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 *中央顧問委員會原委員,* * *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擴展數據:
讀完陶鑄的《致曾治》,我深切感受到當代的幸運和優越環境,以及壹些困難和疑惑。相對於過去的殘酷鬥爭和今天的人文關懷,我應該快樂輕松,少坐少言,應該知足珍惜,不管商業的變幻莫測,職場的千變萬化,堅信天地是公平的,是深情的,是正義的。
這首詩表達了對這位革命前輩在逆境中的剛正不阿、矢誌不渝和無私無畏的欽佩之情。陶鑄的女兒陶斯亮在《壹封未發表的信》中說:這不是壹首詩,這是壹顆痛苦而強烈的心在跳動,它傾註了妳作為壹個革命同誌和丈夫的全部感情和信念!
陶鑄在《松樹的風格》中寫道:要像壹棵松樹,無論環境多麽惡劣,它都能茁壯成長,頑強地工作,從不被困難嚇倒。陶鑄的壹生是松樹風格的寫照。1978 65438+2月,陶鑄在10的冤案終於解決了。他的骨灰由曾治母女護送到陶鑄生前工作多年的廣東,安葬在廣州白雲山的松樹下。
百度百科-曾治(中組部原副部長)
百度百科-陶鑄(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