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篇古詩詞賞析

20篇古詩詞賞析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擡。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壹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早發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壹日還:壹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註釋

又題《客中作》

[註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裏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壹道盡興暢飲,壹醉方休,我那管她這裏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註釋

[註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壹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註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註釋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沈。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壹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

頭發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八陣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絕 類別:懷古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註釋

註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註釋

漉州:今陜西省富縣。

簡析: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756)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托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類別: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註釋

註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範,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妳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妳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壹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妳這位老相熟。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類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釋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壹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註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壹。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憶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註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雕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註釋

壹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

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壹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壹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壹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註釋

①花非花、霧非霧:說它是花麽?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②來如句:來的時候像壹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這是壹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麽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事也。此詩由壹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壹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歲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壯日苦曾驚歲月,長年都不惜光陰。

為學空門平等法,先齊老少死生心。

半舊青衫半白頭,雪風吹面上江樓。

禪功自見無人覺,合是愁時亦不愁。

註釋

為學空門①平等法②?先齊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門:指佛門。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詞,意謂無差別。法,佛教名詞,意謂道理。 ③齊: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別解。此處似壹字數意。

原詩是壹首七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這兩句是說,妳要知道佛門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詩人虔心研究佛門之法,以作精神寄托,隱含其內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註釋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壹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淒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這裏雖是純然寫景,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壹切景語皆情語”,蕭蕭淒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記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註釋

註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

然後運用想象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壹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

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

了壹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壹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壹年壹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羈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註釋

註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壹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遊子新添幾分鄉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壹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

寧靜,明月伴人更親。壹隱壹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壹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過故人莊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田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註釋

註解:

1、過:拜訪。

2、具:準備。

3、場圃:農家的小院。

4、就:赴。這裏指欣賞的意思。

韻譯: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

邀我做客到他樸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壹圈綠樹環抱,

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

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壹天,

再壹次來品嘗菊花酒好啦!

評析:

這是壹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約”壹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

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壹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壹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評析:

這是壹首“幹祿”詩。所謂“幹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

用。玄宗開元二十壹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

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征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

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

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與諸子登峴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註釋

又題"與諸子登峴首"

註解:

1、代謝:交替,輪換。

2、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3、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

壹代接壹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

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

天寒雲夢澤更加深湛浩蕩。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

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

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二句

扣實,真有“千裏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壹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摯動人。

夏日南亭懷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類別: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

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註釋

簡析:

這首詩充滿懷念故人的情緒,寫出閑適自得的情趣,表達出無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① :詩題壹無“夏日”。

② 夕:壹作“夜”。

註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

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

開窗閑臥多麽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

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壹曲,

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裏夢想壹場。

評析: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

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閑情

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

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度良宵而生夢。

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句,納涼消暑之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