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美國
1.元旦節
2.林肯誕辰
3. 聖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
4. 華盛頓誕辰
5.聖帕特裏克節
6.復活節
7.愚人節
8.母親節
9.陣亡烈士紀念日
10.國旗日
11.父親節
12.國慶節
13. 勞動節
14.哥倫布日
15.萬聖節
16.萬靈節
17. 退伍軍人節
18. 感恩節
19.大選日
20.。 清教徒登陸紀念日
21.聖誕節.
二、 丹麥
1,新年
2.懺悔節
3.復活節
4.愚人節
5.國際勞動節
6.壹系列宗教節日
7.憲法日
三、 德國
1。聖誕節
2。元旦
3。狂歡節
4。復活節
5。國慶節
四、 法國
帝王節
聖蠟節
愚人節
勞動節和鈴蘭花節
法國國慶節
法國的大假
冥節
聖-喀德琳節
聖誕節
五,芬蘭
元旦節 1 月 1 日
神靈節 1 月 6 日
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 4 月
五壹節 4 月 30 日 - 5 月1 日
耶穌升天日 5 月
降靈節5 月或 6 月
仲夏節 6 月
萬聖節 11 月
獨立日 12 月 6 日
聖誕節 12 月 24-25 日
節禮日 12 月 26 日
六、加拿大
元旦:1月1日
耶穌受難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前的那個星期五
復活節次日:時間在復活節之後的第壹個星期壹
維多利亞日:5月24日為女王誕辰紀念日,但放假日期為25日前的第壹個星期壹
加拿大日:7月1日
公民日:8月份的第壹個星期壹
勞動節:9月1日,但放假日期為九月份的第壹個星期壹
感恩節:10份的第二個星期壹
休戰紀念日:11月11日為紀念二次世界大戰中死難者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七,挪威
新年 1月1日。
棕櫚主日 復活節前的星期天。
濯足節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 4月的第—個星期天。
勞動節 5月1日。
耶穌升天節 復活節40天以後的第壹個星期四。
獨立日 5月17日。
降靈節 復活節後第七個星期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節禮日 12月26日
八,意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稱:新年
1月6日 主顯節,亦稱顯現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至3月 狂歡節,亦稱謝肉節
3月8日
4月25日 意大利解放日
5月1日勞動節
5月母親節
6月2日 國慶節
8月15日 八月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九、英國
新年,元旦
聖瓦倫丁節
愚人節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
復活節後的星期壹
耶穌升天節
五壹勞動節 51
春假
母親節
陣亡將士紀念日
美國獨立紀念日
夏季公假
哥倫布日
萬聖節前夕
萬聖節
第壹,二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
感恩節
聖誕節前夜
聖誕節
節禮日
十、希臘
新年
主顯節
聖灰節
復活節
勞動節
十月二十八日
聖誕節
十壹、新加坡
農歷春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元節
衛塞節
國慶日
開齋節
哈芝節
大寶森節
聖誕節
耶穌受難節與復活節
十二、新西蘭
新年 1月1日
國慶節 2月6日
復活節 4月6日
澳新軍團日 4月25日
女王誕辰日6月的第壹個星期壹
勞動節 10月的第四個星期壹
聖誕節 12月25日
節禮日 12月26日
十四 印度
·元旦 1月1日
·國慶節 1月26日
·獨立紀念日 8月15日
·甘地逝世紀念日 1月30日
·宗教性節日
·印度教燈節 10月-11月
·印度教十勝節 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節 5月-6月
·伊斯蘭教開齋節 2月
·伊斯蘭教古爾邦節 4月
·基督教復活節 4月
·基督教聖誕節 12月25日
·錫克教那納克誕辰節 11月
·耆那教摩訶毗羅節 每逢15年壹度的3月舉行
服飾:
美國牛仔褲:風靡全球
美國著裝的隨便是舉世聞名的。美國人崇尚個性自由,著裝喜好隨意舒適。美國最有代表性的服裝要算牛仔褲。這種被譽為“20世紀偉大發明”的服裝,早年在美國的淘金者中流行,後傳至歐洲,現已風靡世界。當然,美國人的穿衣隨便並非不講規矩,但他們的著裝習俗迎合了向舒適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在世界上的影響不可小看。
日本和服:社交必穿禮服
和服是日本民族最珍愛的傳統服裝。它在造型上有其規範化的特點,不受時裝的影響,14世紀以來式樣壹直沒有變化。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印度莎麗:掩蓋體態缺陷
印度莎麗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不凡的藝術魅力。用印度絲綢制作的莎麗壹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有刺繡。莎麗通常圍在婦女長及足踝的襯裙上,先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然後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婦女穿莎麗不僅舒適涼爽,而且能掩蓋其體態缺陷,突出其內在魅力。
菲律賓巴龍:拉美也流行
在菲律賓,男人們通常穿壹件寬大的帶褶襯衣,當地人稱它為“巴龍”,這種襯衣在熱帶地區的拉美國家也很流行。
印尼巴蒂克斯:休閑正式皆相宜
印尼人穿壹種叫“巴蒂克斯”的寬松襯衣,襯衣有漂亮的圖案,休閑或正式場合都能穿。
土耳其燈籠褲:人們至愛
土耳其人的服裝雖然已日趨歐化,不過傳統的燈籠褲仍為人們所喜愛。
蘇格蘭短裙:王室成員也愛穿
被蘇格蘭人推崇的男子短裙,雖然平時已很少有人穿著,但到節日和喜慶的日子,男人們依然會穿上它翩翩起舞,連王室成員也不例外。
各國音樂家: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壹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壹直到他壹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裏創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壹八零五年,他唯壹的壹部歌劇創作《費德裏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壹生坎坷,
作品鏈接: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C大調第壹鋼琴協奏曲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
E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哀格蒙特》序曲
歌劇《費德裏奧》
G大調小步舞曲
獻給愛麗絲
土耳其送行曲
弗朗索瓦·古諾
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在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阿列維。1839年在羅馬悉心研究宗教音樂,並反映在創作中。他是梵蒂岡國歌《教皇進行曲》(1846)的作者。歸國後,曾擔任過合唱團指揮,並創辦“古諾合唱團”。
在歌劇《浮士德》中可以顯示出他合唱寫作的特長。《浮士德》作於1859年,取材於古典名著,音樂樸實平易,配器豐富巧妙,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德國抒情歌劇的代表。此外,尚作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十余部歌劇、三部交響樂及大量宗教歌曲等。他以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為伴奏所作《聖母頌》流傳極廣,是跨年代合作的典範。
舒曼
德國著名音樂家。自幼顯露出音樂、詩歌、戲劇等多方面的才華。父早死,從母意在萊比錫海得堡學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學音樂,以至成為當地首屈壹指的鋼琴家。1830年取得母親的諒解,開始了音樂家的生涯,求師於著名鋼琴家維克。由於急於求成,把手指練壞,轉而從事音樂創作和評論。生性熱情敏感,並且有民主主義思想。1834年創辦《新音樂雜誌》,對改變當時陳腐的音樂空氣,促進浪漫藝術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有許多新穎獨特的鋼琴名曲,如《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幻想集》等,促進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發展。與妻子克拉拉的結合,壹直被人傳為美談,並促使其創作熱情空前高漲。1840年寫了壹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稱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詩人之戀》、《婦人的愛情和生活》等。後又寫下了四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傑出的作品。由於長期過勞,1856年在波恩附近的精神病院中去世。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第壹交響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鋼琴套曲《狂歡節》、《大衛同盟盟友》、《兒童情景》及《交響練習曲》、《蝴蝶》、《帕格尼尼主題練習曲十二首》以及歌曲集《桃金娘》、《詩人之戀》、《婦人的愛情和生活》等。
比才
法國作曲家。是繼法國作曲家古諾之後,打破意大利歌劇對法國的影響,使法國歌劇從淺薄、浮華中解放出來的傑出人物。
比才最為出色的歌劇《卡門》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最為人門喜愛的歌劇之壹。著名的《卡門序曲》和其中的兒童合唱、《哈巴涅拉舞曲》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可是比才在歌劇創作中獨特的探討之路卻充滿了艱辛。他曾創作了不少歌劇,均在他的時代不受歡迎,《卡門》的首演也遭到了失敗,因當代人對他的作品中“大膽的現實主義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驚和受到冒犯”。據說他曾為此整夜痛苦的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而且只是因為被評論界攻擊和嘲罵,《卡門》才連續上演了幾個月。比才在《卡門》上演的同年去世才活了37歲,生前沒有享受到他的卓越藝術帶來的榮譽。但是這部歌劇卻受到了國外音樂家的賞識和贊揚,預言“十年之後,《卡門》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壹部歌劇”。其實不到十年,五年之後《卡門》再度在巴黎上演時獲得了極大成功。
比才的音樂之路是頗給人啟示的,當他在重復前人走過的路時,以他的才華,19歲就獲得了羅馬大獎和奧勞巴斯壹等獎,當他為法國歌劇開辟新路的時候,卻壹再承受失敗。可見任何創新之路都不可避免要經受坎坷和考驗。但歷史最後總是公正的。比才留給人們的珍品還有為都德的話劇《阿萊成姑娘》寫的音樂,後來編成組曲,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
李斯特
生於距奧地利邊境不遠的匈牙利賴丁小鎮。1821年舉家遷居維也納,從車爾尼學習鋼琴,向薩列裏學習作曲。從11歲便開始了輝煌的鋼琴演奏生涯。在巴黎他受法國革命思潮和文學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吸收肖邦、柏遼茲和帕格尼尼等人的成就。1848年以前,他在歐洲各地演出,受到狂熱的歡迎,成為壹代具有超凡技藝的鋼琴巨人。這壹時期主要創作鋼琴作品。1848—1861年期間,任德國魏瑪宮廷樂隊指揮與音樂總監,大力扶植進步的作曲家,演奏他們的最新作品。1854年組織了“新魏瑪協會”,幾年後進而組織“全德音樂協會”,使魏瑪成為當時音樂文化中心地之壹。此期間還創作了他的大部分交響樂作品。由於與塞恩—魏特根斯坦公主的婚姻受挫,在壹次關於歌劇演出的爭議之後,遷居羅馬。接受了低級的聖職,但仍為慈善事業演奏,奔波於羅馬、魏馬、布達佩斯,從事創作、教學工作。教授出壹批鋼琴名家。去維羅特探望女兒科西瑪時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跡。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壹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另壹方面他把鋼琴視為萬能的樂器之王,追求宏偉的交響性音響。他的演奏和鋼琴音樂創作大大推進了鋼琴藝術的發展。
主要鋼琴作品有:《12首高級技巧練習曲》、《6首帕格尼尼練習曲》、《旅行歲月》鋼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實際上是依據匈牙利境內的吉蔔賽音樂創作的。兩首鋼琴協奏曲《bE大調第壹》和《A大調第二》接近於他的樂隊作品。李斯特還有大量的19世紀歌劇教鏡骱徒幌燁?母智俑謀嗲?T隈鎏?衾只?崛狽Φ?9世紀,李斯特這些改編曲在浪漫主義音樂的推廣與普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壹位作曲家李斯特對19世紀的標題音樂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柏遼茲的標題交響曲之後,首創出“交響詩”的音樂體裁。這種浪漫主義更為理想的交響樂形式,來源於貝多芬、威柏、門德勒的序曲。李斯特13首交響詩的標題,明示出它們與文學、繪畫、戲劇的密切聯系。如《匈奴戰役》與繪畫相關,《瑪捷帕》以雨果同名詩歌為據,《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戲劇的主要角色,《普羅米修斯》則與德爾的詩篇有聯系。與柏遼茲不同,李斯特不註重用音樂去描繪場景、事件,他也從不陷入瑣細的音樂解說,而追求對作品的內容或藝術形象進行哲理性的概括。他的交響詩更近於貝多芬《交響曲》的傳統。李斯特的交響詩是單樂章,保留了奏鳴曲式的壹些特征,各段落速度的變化與對比又似把交響曲套曲濃縮在壹起,以主導動機貫穿變化達到音樂的統壹和戲劇的發展。他的交響詩還有《塔索》、《山嶽》、《理想》、《匈牙利》等,其中最常演奏的是《前奏曲》。體現了他的熾熱、誇張的音樂情感特點。李斯特還寫有《浮士德交響曲》和《但丁交響曲》。他的交響詩在19世紀下半葉被各國音樂家廣泛采用,成為最重要的浪漫主義樂隊體裁。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
意大利傑出的歌劇作曲家,是前期巴洛克樂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壹。二十歲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五聲部牧歌》,由此壹舉成名。他的音樂猶如人的軀體,富有鮮明的個性和熾烈的熱情,從而將巴洛克音樂推向高潮。他註意吸取前人的經驗,巧妙地運用傳統的復調音樂手法,把樂曲的形式固定在歌劇中,並明確規定音樂的表現手法必須服從於戲劇情節的需要。他的歌劇感情色彩濃厚,重視對人物心理方面的刻畫,並首創以管弦樂隊來伴奏歌劇,為音樂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余地。他壹生***創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壹首宗教牧歌、二十壹首三重唱、十五首三聲部諧謔曲、十首二聲部諧謔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幾部絕對堪稱精品的歌劇《奧菲歐》、《波佩阿的加冕》等。這些還不包括他已經失傳的眾多作品。
亨德爾
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生於德國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乃於1703年遷居漢堡 ——當時唯壹有民族歌劇的德國城市,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4年在漢堡作了第壹出歌劇歐米亞,獲得巨大成功.1706年遊歷至意大利,在意大利寫了不少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包括著名的歌劇阿格利批拿。 1710年亨德爾移居倫敦,在漢堡及倫敦兩地進行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1711年的歌劇作品利努度獲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公爵的資助下寫了清唱劇艾斯特和11首川度斯聖歌。1717年定居英國,1719年得到國王的支持,開始在皇家音樂學院演出他的歌劇。這個時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劇作品利達米士圖、驕裏奧.些薩、泰米拉露、路得連達。1726年加入英國籍。在十八世紀三十年代,亨德爾作了大量英語清唱劇和為清唱劇而作的樂器音樂,其中包括不少偉大的協奏曲,壹生***創作了《阿爾西那》、《奧蘭多》等四十六部歌劇,除五部外,其余均在倫敦創作。後因反對勢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劇院被迫倒閉。從三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於沒有舞臺表演的清唱劇創作。***寫了三十二部清唱劇,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英國創作的,對於英國的音樂發生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管弦樂曲 《水上音樂》,《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裏路亞》流傳最為廣泛。1742年彌塞亞首演。繼後以大概每年兩首的速度創作清唱劇,壹直持續到1751年,因為那時他的視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棄。1742-1751年這段時間的著名作品有森遜、所羅門,1759年病逝於倫敦。雖然亨德爾寫了非常多的音樂作品,但是在整過作曲生涯中他都沒有使用巴赫的對位法。亨德爾的藝術特征表現為戲劇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給後世的最大藝術遺產是他的清唱劇作品。 主要作品 水上音樂 皇家焰火音樂 <彌賽亞>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
莫紮特是壹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茲堡壹個宮廷樂師家裏。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壹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22部,另壹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紮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壹生狂妄不羈的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麽說:“在音樂史上有壹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紮特。”
1756 年,沃爾夫岡·莫紮特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他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壹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壹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麽說,莫紮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壹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壹體了。
16歲時的莫紮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紮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淩。在那裏,莫紮特只是壹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仆,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仆坐在上座,莫紮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紮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壹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紮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紮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紮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嘆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壹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象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麽,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壹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壹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紮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壹。
盡管莫紮特的壹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紮特作出了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 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紮特那裏,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當然,想要完整的評論莫紮特的音樂,絕非這區區近千字能夠表達的。 而想要真正地體會莫紮特,最主要地還是去聽他的作品,而他的千余部作品,幾乎每壹部都是超凡脫俗的經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唐.璜》
《魔笛》
交響樂 《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
《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
其它《弦樂四重奏〈狩獵〉》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1761年在埃斯特哈齊公爵家裏當樂長,工作極繁重,地位卻很低下。但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壹指的音樂家。後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壹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壹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的音樂旋律豐富,經常流露出純樸開朗的鄉間氣息。在四重奏創作中,常用“說話的原則”,即把各部的主題彼此象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此外,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主要作品:
交響曲 《驚愕交響曲》
羅西尼
十九世紀上半葉意大利歌劇三傑之壹。生於意大利貝薩洛。十歲從蒂塞學和聲,後在波倫亞音樂學院從馬太學對位。受作為歌劇演員的母親影響,十四歲起習作歌劇。十年後所作《塞維爾的理發帥》,集意大利喜劇的精華,是語言生動、形式自由、充滿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劇代表作。他的創作繼承了意大利註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時代作曲家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樂來取代和豐富原來僅作音高提示的古鋼琴伴奏。1829年的擱筆之作《威廉·退爾》,反映了民族自主的願望,且推進了大歌劇體裁的形成。此後近四十年不事歌劇。在近四十部歌劇中影響較大的還有《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及正歌劇《奧賽羅》、《摩西》等。
代表作品:
歌劇《塞維爾的理發師》、《威廉·退爾》
樂聖:貝多芬
近代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壹個平民家庭,父親是教會合唱團的歌手。由於很早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父親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練琴。八歲開始登臺演出,同時挑起負擔家庭生活的重擔。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信仰***和,崇尚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愛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壹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沈默和隱退,在壹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其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他集中了古典音樂的精華,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
貝多芬信仰***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先河,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門德爾松
德國作曲家。生於銀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後赴瑞士、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意大利羅馬等地進行創作和演出活動。
門德爾松的主要作品有:《蘇格蘭交響曲》、《意大利交響曲》等五部交響曲;管弦樂序曲《仲夏夜之夢》、《芬格爾山洞》、《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無詞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種題材和體裁的器樂和聲樂作品。
門德爾松的作品風格優美生動,結構完整嚴謹,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揮演出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樂》,使巴赫這部名作得以在樂壇占據重要地位。他還協助舒曼創立了德國第壹所音樂學院。
舒伯特
奧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維也納教師家庭。1805年開始隨父兄學習提琴和鋼琴。1808年入帝國神學院學習。1812年隨薩裏埃裏學習作曲。
舒伯特***寫了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壹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與《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鵝之歌》等。
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開創者。在歌曲結構、旋律、和聲以及鋼琴伴奏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貢獻。
威爾第
偉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出生於帕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後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創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劇《那布科王》,演出異常成功,壹躍而成意大利第壹流作曲家。當時意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7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鬥爭,因之獲得“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1851)、《遊吟詩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會》(1859)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1871~1872年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1887)及《法爾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於米蘭。壹生創作了二十六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