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唐詩人李益的《守象壁夜啼》。
回樂峰前,沙如雪,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來淒涼的蘆笛,壹夜望著故鄉。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描寫戍邊將士鄉愁的詩。它從多個角度描繪了吹笛者強烈的鄉愁和悲傷。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進城時月下的景色。是典型的引發鄉愁的環境。壹種離家近、想家的感覺隱隱約約地湧上詩人的心頭,營造了壹個孤獨荒涼的典型的鄉愁環境。蕭瑟憤懣的蘆笛聲,勾起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笛,壹夜想鄉愁。”“我不知道”這個詞寫出了迷茫的感覺,“我願意”這個詞無壹例外地寫出了他們無盡的鄉愁。
從全詩來看,前兩句是用顏色寫的,第三句是用聲音寫的;最後壹句話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寫的是愛情。前三句為最後壹句的直接抒情起了襯托和鋪墊作用。視覺形象壹開始激發鄉愁,然後聽覺形象把鄉愁的暗流引向情感的洪流。前三句多準備好了,最後壹句壹般直接寫。而李易卻另辟蹊徑,讓飽滿懷孕的感覺在結尾做了壹個迂回,用招人期待家鄉的想象鏡頭來表達,讓人覺得那句話絕對沒完沒了,在戛然而止處依然蕩漾起壹個又壹個漣漪。這首詩的藝術成功之處在於詩中的景、聲、情融為壹體,將詩的情調、意境、音樂美融為壹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具有意境渾渾、精神樸質空靈、意蘊無窮的特點。
這首詩描寫了眼前的情景和心中的感受,感人至深。劉禹錫在《河中何古靈鄉龔燕楊懷記少陰》中提到李益,有壹句“月空蘆管秋”,指的就是這首詩。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流傳甚廣。《唐詩年譜》說這首詩是當時記錄的。仔細欣賞全詩的意境,的確是作曲、繪畫的佳品。因此被裝入弦管,在世界各地傳唱,成為中唐絕句中的傑出代表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