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古詩詞愛好者 ,覺得兒童有必要多接觸古詩詞 。原因有三:
1、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魁寶那些言簡意賅,又優美動人的文字,豐富了多少人的想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接觸古詩詞的同時, 了解千古流傳下來的詩句,也可以了解作者的經歷,在什麽狀態下寫的詩,以及作者所處的時代, 歷史 背景, 短短的壹首詩,裏面有那麽多有意思的內容,不接觸又怎麽會知道。
2、兒童記憶力好 ,是壹大優勢兒童記憶力很好。很多人都有這個經歷,就是近期遇到的壹些小細節印象會有些模糊,倒是小時候遇到的情形,卻是歷歷在目,印象深刻。
能在這個階段,記下壹些精華,即便是壹時不理解,等到壹定年齡,再看這些詩,就會有不壹樣的體驗。
這首《題西林壁》小時候背過,那時覺得平平無奇,內容很乏味,遠沒有李白的“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那樣生動有趣。
可就是這首《題西林壁》,是日後對我影響最大的壹首詩,它給人 提供了壹個看問題的角度,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尤其是有了壹些閱歷後,更是感受到多角度的看問題的重要性。
3、親子時刻,和孩子壹起體驗詩詞意境春天來了,怎麽給孩子講述呢? 說花開了,柳綠了,不如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多美的詩句,可以使孩子發揮想象,體驗詩句中的春天。
在童年能快樂的學習,不是每個家長所期望的嗎?對孩子來說,背也不過是多讀幾遍就記住了的, 多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快樂會更多。
文化源遠流長的壹個好途徑,應當大力提倡推廣。
優秀的古詩詞,大都是名言警句,對陶冶兒童的思想道德情操,開發兒童思維有重要作用。要求兒童背誦古詩詞,不僅可以提高兒童的誦讀能力、記憶力,還可以提高兒童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在背誦中,使兒童了解古人的思想品質,理解古人對生活的認識,學習古人的智慧。由於古詩詞有押韻、對偶、用語精妙等特點,對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壹定的幫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兒童雖然沒有成人理解能力強,但熟能生巧,說點順口溜是行的,對兒童今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壹定的幫助的
古詩是最美的中文。文字精美,韻律感強,特別適合小朋友朗讀。
那些淺顯易懂的古詩,孩子在幼兒階段誦讀,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古詩是孩子通往語文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孩子認知 社會 的有效方式。
通過古詩文朗讀,可以體會到中文之美。通過古詩的學習,可以認識萬事萬物。
古詩誦讀,可以讓孩子認識數字,“壹去二三裏”,“墻角數枝梅”,“百川東到海”;
古詩誦讀,可以讓孩子認識事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兩只黃鸝鳴翠柳”,“西塞山前白鷺飛”;
古詩誦讀,可以讓孩子知道度量衡,“危樓高百尺”,“寶劍值千金”,“壹片孤城萬仞山”;
古詩誦讀,可以讓孩子知道祖國名山大川,“黃河入海流”,“不識廬山真面目”,“畢竟西湖六月中”;
古詩誦讀,可以讓孩子初識 歷史 ,“至今思項羽”,“東風不與周郎便”,“大江東去浪淘盡”......
中國的古詩短小精悍,這些適合幼小孩子讀的詩歌,大多是四句,最多八句,孩子幾十秒就讀完了,誦讀積累的過程特別有成就感。
幼兒誦讀古詩,建議選淺顯的古詩,不推薦直接朗讀偏深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些,這裏推薦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小學生必誦古詩360首》《小學生必誦古文240篇》,裏面的篇目都是從小學課本出發進行拓展的古詩,都淺顯易懂,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和小學生閱讀!
親愛的爸爸媽媽,帶領孩子們讀詩吧。“小時候,古詩詞積累多了,長大之後的每次旅行都是故地重遊”。因為所有的壹切,都在古詩裏,日積月累,細水長流,終究會厚積薄發。
每個人的童年裏,都應該流淌著幾首美麗的詩。
背幾首優美的詩,在跳繩時,在踢毽子時,在跑步時,在閑聊時,順口流出,這是孩子美好的記憶,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美好的傳承。
我還得小時候在那個破舊的小學裏,讀詩的情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土築的圍墻,泥抹的黑板,衣著樸素的老師,可唯有童聲裏的詩詞帶著神奇的色彩,帶著優美的節奏,在學校上空回響。
所以,在孩童時,壹定要背誦古詩。古詩可能不是高 科技 ,能推進 社會 的發展;古詩也不是商品,能成為衣食住行的資料。可古詩是詩,它使人靈動,更詩人精神豐滿,讓每壹個中國人懂得來自何處、去向何方。
為什麽要提倡兒童背誦古詩。因為古詩是祖先留下來最美最精煉的語言,古詩的音韻美會在孩子壹天天的誦讀中,深入孩子們的心中,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兒童真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背誦古詩,省心省力。可能有人說,孩子不懂,背它幹啥?其實我們都有經驗,背下的詩,如同吃下去的飯,營養已經長在身體裏了。遇到相同情景,自然而然會吟唱出來。
有人說,古詩詞是中國人的文化標簽。孩子長大後,無論去向何方,當聽到吟誦詩詞的聲音,都會引起他們都鄉愁,那鄉愁裏,不僅有青山綠水,更有詩詞曲賦!
大家好,我是沈於古詩,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仔細讀了壹下題主的問題,題主應該問的是:小孩應該在有理解能力的時候再來背古詩,而不是從小沒有理解能力的時候就開始背。
我先說我的回答:我認為小孩應該要從小背古詩。
有以下幾個理由:
1、小孩記憶好,能背得住。
小孩記憶好,這個是公認的。我和我的小孩(4歲)同時背李白的《古朗月行》,我背了差不多壹周 (而且是特意背的),我小孩只用3天,而且只需要反復在他無意的時候,放錄音,他自然就背會了。
所以讓小孩背古詩,也是有竅門的,不是要他硬背,而是要讓他無意之中吸收。在他玩的時候,睡覺之前,早上起床,我都會放古詩的錄音。小孩還沒有排斥感,我覺得挺好。
2、有理解能力的時候,除了記憶力下降,還有就是很少人願意去背古詩。
我以為,對古詩的興趣培養確實只能在小時候,等我們真的有足夠的理解能力的時候,妳會發現古詩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遠遠沒有其他事更值得讓我們花時間。
我們回想,讀中學的時候,如果不是為了考試,誰會去背古詩,誰會去努力想理解古詩?更何況,那個時候的學業非常重,根本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古詩上。
到大學的時候,除了國學、漢語言學專業的學生之外,有誰願意花時間去背古詩?太多的誘惑,我們還是會覺得花時間去背古詩不值得。
到工作之後,成家之後,那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多少精力。
這還不說,記憶力下降的影響,如果三天才能背壹首詩,又有多少人才能堅持下去呢?
3、從小背古詩的意義在於:培養對古詩的興趣,等有壹天有理解能力的時候,隨便就可以拿過來學習,會感覺很熟悉,更容易也更願意去學習古詩。
可以這樣說,現在絕大部多數對古詩感興趣的人,都是在小時候已經背了不少古詩。
等到某壹個瞬間,妳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理解這首詩了,就是這樣的過程,我經常會有,不知道妳們是不是?
如果從小我沒有背住這首古詩,我會有這個理解的瞬間嗎?恐怕見到古詩都會很煩,哪裏還會去想,還會去理解?
做壹個總結:
我認為,人就應該從小背古詩,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興趣,才能為長大後的理解做好基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讓兒童背古詩、古文,並不是說非要兒童記住了哪些古文和哪些古詩,讓兒童背古文古詩是對兒童記憶能力的壹種訓練。因為人的記憶是需要訓練的,人的記憶力也是有規律的,不斷的加強訓練,使大腦處於壹種記憶的狀態之下,是大腦整體記憶的壹種積極的反應。
同時老兒童背古詩和古文,也是訓練兒童對古詩、古文的壹種語感,壹種語言的節奏感和語言的美感,讓他在讀詩、讀古文中受到熏陶、受到影響。
當然兒童的大腦比較單純,他腦子裏面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多,壹張白紙,寫啥是啥,所以他的記憶相對也是比較容易的,也是比較快的,當然他忘起來也快。
常忘常記,常記常忘。在經過無數次反復,有些東西會在兒童的大腦裏形成固定記憶,到了壹定的時候,那些形成固定的記憶就不容易忘記了。
兒童讀古詩文,別過多的強調,而應以他壹種愉快的心情,邊玩邊記,邊玩邊學,在學中玩的記憶才是壹種良好的記憶,這樣的學習既不會形成逆反心理,同時也有利於記憶習慣的養成。
古詩詞是幾千中華文化的壹個結晶。特別現在留下來的更是文化精品。他們富有哲理,人物,景象的描寫,運詞巧妙,結構嚴謹。這樣讓妳讀起來,即能陶冶情操又能為小孩的寫作打下壹定的基礎,還能博古論今,也能讓孩子知理懂德,即增強了知識,又能提高水平,讓他們多讀是有益的,腹內有詩自才華。
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沈澱,包含著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結晶!
古詩平仄押韻,朗朗上口,能讓人沈浸在其中,不可自拔。古詩中通常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對朋友甚至對 社會 的看法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孩子在幼兒和小學階段,對於簡單易懂唐詩大量朗誦,形成基本的文字文章意識。還會增加閱讀面。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是反復朗誦背誦,可以讓孩子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識,對於識字、斷句、修飾等基本語文功底很有好處!
古典文學講究意境,可能孩子學習初期不太領會詩詞意思,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語文素養的提升,古詩詞的厚積薄發,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受益!
古詩朗朗上口,有音韻美,兒童喜歡背,記憶力強,小時候背的古詩是童子功,壹輩子忘不了,長大了有閱歷就能理解。再說背了古詩的心裏就不容易長雜草。何樂而不為!
小時候因為家庭的原因,背了好多古詩。爺爺在壹邊寫書法,我在壹邊背。唐詩宋詞詩經都有,當時大多都不知道什麽意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麽意思啊?“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作者在感慨什麽啊?壹頭霧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更不用說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我操,來了人為什麽不敢問啊?不懂……很多都是這樣,當然“鵝鵝鵝,曲頸向天歌”“魚戲蓮葉東西南北中”之類除外。多數都是壹知半解,多虧了韻腳,讓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能對詩詞朗朗上口。
不理解有沒有用?當然有用,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來說,絕大多數都是未知的。詩詞是壹個通向未知世界的美的入口,讓妳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讓妳知道除了過家家和超級瑪麗,還有壹些等待理解的東西。
幾千年的時間,成千上萬的文人墨客、市井小民,數不盡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人總是會死的,過去的人和事,美的不美的,都會消失掉嗎?
於是剩下了古跡、文物、典籍、史書、書法,剩下了神話傳說,詩歌。
被 歷史 沈澱下來的美,總是有它的特別之處的。
詩中有大美:隨便找幾段,不用翻譯,只看字面,感受壹下。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壹杯無?
“紅泥,綠酒,陰天,白雪。
酒是水做的,泥是火中的土,屋外是冷冷的天氣。“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真是絕啊!
再來!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可憐無定河邊骨,尤是春閨夢裏人。
今宵勤把銀燭照,相逢猶恐是夢中。
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孩子也有接觸美的權利。
當然要註意方法,方法不當,幾首下來,會讓孩子對幾行對仗工整的文字產生反感的,得不償失。
“我去,又要背啊!%>_<%”
引用知友的壹句話“教育子女,沒有壹定之規,但是卻不能不盡心。任何簡單粗暴的方式,都不會是好方式。”
要循循善誘嘛。“爺爺在壹邊寫書法,我在壹邊背詩。”
被 歷史 沈澱下來的美,總有它的特別之處的。
這種熏陶 幾乎是終生受益的。
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我長大,有了自己獨自出行的能力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距家數千裏之遙外的遠方。
有的時候真的只是為了壹句總在大腦裏回響的壹句詩。
想看看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大冬天跑去哈爾濱
想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跑去甘肅和新疆。
想看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跑去烏衣巷。
想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跑去泰山。
想看看飛流直下三千尺,跑去九江。
…… …… ………… …… ……
截止到現在,我走了幾近半個中國,見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有了不少永遠都不會後悔的體驗。
每每到了壹個地方,就會用卡片機拍點有意思的照片,以每個省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夾裏全是有意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