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龐德·在壹個地鐵車站》經典詩文賞析
人群中這些幻影般閃現的面龐;
濕而黑的樹枝上花瓣片片。
(趙潔陸 譯)
在美國意象派詩人中埃茲拉·龐德對東方文化的興趣最濃,研究最深,介紹最多。他不僅翻譯、改寫過不少中國古典詩歌,也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寫過壹些小詩。這些具有東方特色的詩歌以其“意象和技法的新鮮氣息”為美國意象派詩歌理論和創作註入了極大活力,使美國詩壇“大為改觀”。 《在壹個地鐵車站》便是龐德所寫的俳句式小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壹首,也是公認的意象派詩歌的壓卷之作。
全詩只有兩行,但它卻經歷了漫長而有趣的孕育過程。壹天,龐德從巴黎協和大街附近的地鐵車廂裏出來,在車站昏暗的燈光下他突然發現壹張張美麗動人的女人面龐閃動在黑壓壓的人群中,恰似壹些柔嫩的白色花瓣在微風細雨中飛舞。這壹瞬間的美感經驗在詩人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整壹天詩人都在思索著能與他那壹瞬間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相應的字眼。直到那天晚上當龐德回到雷納德大街九十二號的寓所時,他才“突然找到了表達方式……,不是用詞語,而是用斑駁的色彩。……在那種情況下,色彩是最基本的顏料,我想那是我最初意識到的適當的同等手段。”然而龐德畢竟是壹位詩人,他還是得以文字為媒介來表達他的感受。當晚,他寫成壹首三十行的詩,便隨即又毀了它, 自認為那只是“二等強度的作品” (a Work of se-condary intensity)而已。半年之後,龐德把那首詩壓縮到十五行,但仍覺得不夠味,沒達到他最初體驗到的感情強度。壹年之後,龐德才寫出我們現在讀到的這首俳句式的詩。據說這還多虧了他的法國籍英國朋友維克多·皮拉爾給他講過的壹件趣事:有壹次皮拉爾與壹位日本海軍軍官在雪天漫步於倫敦街頭,突然他們發現雪地上有壹串小貓跑過後留下的爪印。那位日本軍官馬上根據這壹情景作了首俳句式的詩:
“雪地上那只小貓的腳印;
梅花朵朵。”
這首隨意而作的小品在旁人看來或許算不上什麽好詩,但它卻給龐德以極大的啟發,引起了他對俳句的濃厚興趣。接著他又興致勃勃地讀了另外幾首俳句詩,終於發現俳句的奧妙在於其中的意象疊加關系。“我想這對表達我在地鐵車站的感受是很有幫助的。”於是他便模仿俳句的形式把他在地鐵車站的那壹瞬間美的感受寫了出來。這首詩充分體現了龐德的意象主義的美學取向,即“不把意象當作裝飾,意象本身就是語言”。在反復的修改過程中,詩人刪掉了壹切多余的詞語,直接以意象去激發讀者的想象並讓讀者自己把這些想象所喚起的意義進行疊加與組合,使這首詩取得了凝練而又空靈的效果。詩中第壹行的“面龐”與第二行的“花瓣”雖然是兩個迥然不同的意象,但是兩個意象壹旦“疊加”起來便形成了相互映襯、相互加強的比喻。最後這兩個意象在讀者心中融為壹體,成為壹個新的意象復合體。這樣,有限的、感性的、具體的意象便具有了無限的、理性的、抽象的內蘊。通過這種意象疊加的技法,詩人生動、準確地再現了他走出地鐵車廂的那壹瞬美感經驗:壹個陰沈沈的雨天,地鐵車站上人群熙攘,突然黑壓壓的人群中閃現出了壹張張光輝、美麗的面龐。然而她們的出現只是幻影般的壹閃,很快便消失在昏暗的背景中了。這使詩人聯想到風雨中飄落在又黑又濕的樹枝上的花瓣,它們不同樣會很快雕謝和飄零嗎?詩人似在感嘆現代城市生活中美的短暫易逝。
(趙潔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