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出自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原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古道內接華山,外連黃河。遙望古都長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裏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壹朝興盛,百姓受苦;壹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詩歌賞析
作者由潼關的險要地形聯想到潼關的歷史地位,再想到離潼關不遠的長安和建都長安的王朝。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也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這裏是何等的繁盛。現在,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只剩下壹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這怎能不令詩人躊躇傷心。
然而詩人的情感,並不僅僅停留在為壹代代王朝的興盛衰敗而傷心躊躇上,詩人更加關註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反思,詩人認識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況不會因朝代更替而有所改變,這正是詩人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