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樂府
門前壹株棗, 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 那得孫兒抱。
這首民歌的內容很明白:女兒要求母親早壹點讓自己出嫁。詩中的“阿婆”,就是母親。
詩歌以“門前壹株棗,歲歲不知老”興起。這壹開頭,極為巧妙。首先,它交代了人物活動的環境,體現了農家生活的特點,渲染了和諧、自然、淳樸的家庭氣氛。只有在這樣的環境和氣氛中,女兒才能向母親坦露自己的內心秘密。其次,它隱含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意義。棗樹“不知老”,表明它朝氣蓬勃,生命力旺盛,而這,正暗示了女兒與這株棗樹壹樣,處在充滿活力的青春期。詩句本身的喻義雖然只寫到這裏,但它的引申意義是不難想象的:棗樹盡管“不知老”,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它終究是要老朽的;女兒錯過了美妙的青春,也就難於嫁人了。這就為引出詩歌的後兩句鋪平了道路。第三,它還有著諧音雙關的妙趣。“棗”與“早”諧音。由“歲歲不知老”可知,這是壹株已經成熟結果的棗樹。因此,“棗結果”就構成了“早結果”即“早生子”的雙關意義,這又為詩歌的結句埋下了伏筆。
後兩句是作品的主體,陳述了女兒對母親的請求。由於有了前兩句的渲染、暗示、鋪墊和伏筆,後兩句的陳述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這兩句陳述性的請求詼諧親切,趣味橫生,絲毫未給人以拘謹、膽怯的印象。何以能如此呢?由於這壹對農家母女是在壹種和諧、自然、淳樸的家庭氣氛中談話,因而女兒不但無拘無束,而且可以對母親親近撒嬌,從而增加了詩歌的生活情趣。又因為女兒準確地把握了母親的心理,從母親壹邊出言,以“孫兒”相誘,用“抱”字相謔,撩其所欲,投其所望,因此,壹項嚴肅的請求便能以戲謔之語道出,使作品平添了喜劇諧趣。
這位少女要求早嫁,大約與北朝特定的社會狀況有關。當時戰亂不斷,大量壯丁被迫參戰而死亡,致使許多女子難覓夫婿。《地驅歌樂辭》中寫到“老女不嫁,蹋地喚天”的情景,便反映了當時婦女難於嫁人的痛苦。了解這壹點,我們對這位女子請求早嫁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