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石寶山的詩句

關於石寶山的詩句

1.關於蒼山洱海的詩句

1、郭沫若·現代《大理七絕》風花雪月古城開,洱海蒼山次第排。

2、唐代·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譯文:夜幕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

3、毛澤東·現代《憶秦娥·婁山關》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譯文: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4、唐代·王維《登河北城樓作》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譯文:站在高高的城池上觀賞落日的景象,遙遠的水面上映著蒼山的倒影。

5、唐代·馬戴《楚江懷古》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譯文:明月從廣漠的湖上升起,兩岸青山夾著滔滔亂流。

2.關於滄溟的詩句

壹:唐 顧況《酬柳相公》:

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

個身恰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

二、唐:李德裕《憶金門舊遊奉寄江西沈大夫》

東望滄溟路幾重,無因白首更相逢。

已悲泉下雙琪樹, 又惜天邊壹臥龍。

人事升沈才十載,宦遊漂泊過千峰。

思君遠寄西山藥,歲暮相期向赤松。

三、宋蘇舜欽 和《淮上遇便風》

浩蕩請淮天***流,長風萬裏送歸舟。

應愁晚泊喧卑地, 吹入滄溟始自由。

四、宋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壹點風色。

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壹葉。

素月分輝,銀河***影,表裏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

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3.關於永樂宮的詩句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裏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壹處在國內外得有影響的古建築,它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這裏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永樂宮,原來壹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壹的呂洞賓而建,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鎮永樂鎮,出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內,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築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築物,在建築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永樂宮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這些繪制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O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壹章。

4.關於麻料的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誌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壹)》

吊影分為千裏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②帶“鳥”字的詩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莊《臺城》

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唐·杜甫《望嶽》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5.關於愛晚亭的詩句

有壹首唐代杜牧的山行,就是關於關於愛晚亭的詩句。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愛晚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壹,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是在乾隆年間,由當時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的,本名“紅葉亭”,又稱“愛楓亭”,後來改為“愛晚亭”。與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擴展資料: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壹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壹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第二句“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壹點兒死寂的恐怖。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麽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壹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_山行

6.石寶山的簡介

石寶山簡介雲南大理石寶山景區位於大理市北120公裏的劍川縣境內。

石寶山為丹霞地貌,球狀風化石形成的奇峰異石如鐘、如箭、如獅、如象,高者成崖,錯落有致,別具壹格。景區內勝景叠出,有石鐘山石窟、道觀寶相寺、金頂寺、海雲居寺觀、石鐘水庫等。

這裏林木茂盛、石趣無限,廟宇別致景色獨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聲名久遠。其景區包括海雲居、寶相寺和石鐘山石窟等3部分。

石窟道觀寶相寺,位於佛頂山上,依山建築在壹堵高聳險峻的大石崖上,下層是大殿,二殿為寺觀,鑿石擡梁,被譽為“雲南的懸空寺”.石鐘山因山坡上有壹大石形如大鐘而得名。石鐘山分布在石鐘寺、獅子關、沙登村三個地區,系南詔時期白族所創造的藝術瑰寶,也是雲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好的石窟群,是國家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6窟浮雕造像139軀,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雕刻藝術,距今已有壹千多年歷史。

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石寶山歌會;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會期從農歷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壹,是大理劍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觀。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都穿上民族盛裝,紛至沓來。方圓十裏的山間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壹條條五彩斑斕的長龍。

來趕歌會的白族姑娘們,打扮得非常漂亮。他們壹路上亮開金嗓子,唱起悠揚舒展的白族調。

白族小夥子們胸前掛壹架別致的龍頭三弦,彈響明快爽郎的三弦曲。歌聲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

老年人認為,在歌會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靈許下願心,為保清吉平安,會期便壹定要上石寶山唱上百十個調子,於是在歌會唱調子便成了還願之舉;中年人借歌會抒發情懷,表現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則多數以歌為媒介,尋找知音伴侶。曲調均為流行於大理州西北部地區的劍川白族調,以龍頭三弦或吹樹葉伴奏,唱詞均為白族詩歌“三七壹五”的傳統格式,格律嚴謹,不能跑調跑韻。

因此,對歌既展示歌喉,也比試自己的 智慧和才能。優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傳統民歌的基礎上,面對當時的情景,加上即興創作, 往往妙語連珠,動人心扉。

壹旦棋逢對手,便對答如流,連日連夜唱下去而難分勝負。傍晚時分,滿山遍野炊煙彌漫,人們用泉水煮香鑼鍋飯,烹調出壹道道豐盛可口的家鄉菜。

素不相識的來客,只要彈弦開口唱,就被邀請***餐話家常。處處洋溢著山野情趣。

夜幕垂降時,四面八方閃爍的火把和電筒光柱,象流星似的在林中闖蕩。庵堂寺院裏,花枝樹叢間,矗巖巨石下,淙淙山泉邊,男女青年彈響錚錚龍頭弦,對唱悅耳花柳曲,用歌聲交流以火壹樣熾熱的情感,用調子贊美蜜壹般甘甜的生活……弦歌鼎沸,通宵達旦。

夜晚盛大的篝火晚會上,還進行歌舞活動。石寶山歌會是情歌的海洋。

許多質樸真摯的石寶山傳統情歌,是白族人民口頭創作的藝術結晶,經過幾代人的傳唱,不少佳作至今仍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歌會的由來,有不少神奇的古老的傳說:石鐘寺旁如鐘的巨石,原來是壹口金鐘。

遠處飛來的惡龍口吐烈焰,把金鐘燒成石鐘,於是災情難瀕臨白族山寨。以沙溪壩子裏的情侶阿石波和阿桂姐為道的十姊十妹十“夫甲”(老友)串動千對歌手,雲集石寶山日夜對高賽歌。

歌聲終於使惡龍魔法失靈,但他倆不幸累死在石寶山。為紀念他們,並防止惡龍再來作孽,人們每年都上山對歌,相延至今。

歌會既是白族人民抒發情懷,贊美生活的盛大聚會,也是進行詩歌藝術交流, 傳承民間文藝的橋梁。浩如煙海的白族詩歌正是通過這樣的場合壹代代流傳下來, 成為白族人民藝術的結晶。

石寶山白曲已被列入國際民族歌目,石寶山歌會亦被譽稱為“白族歌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