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偉人毛澤東曾為部下朗誦壹首詩,被美國記者寫進書裏,是哪壹首?

偉人毛澤東曾為部下朗誦壹首詩,被美國記者寫進書裏,是哪壹首?

偉人毛澤東的詩詞造詣非常高,舊體詩詞在他這裏達到了壹個歷史巔峰。詩,超越大唐,詞,蓋過兩宋。因此有人斷言,中國舊體詩詞,偉人毛澤東既是最高峰,也是終結者。到偉人這裏,舊體詩詞的輝煌達到頂峰,然後將壹去不復返。是否真的後無來者,有待未來去驗證。而前無古人,是壹定的。 偉人寫的詩詞,開始很少示人,因為他壹直認為,舊體詩詞限制太多,怕對青年人有影響。不過,他也認為,傳統詩詞更具生命力,可以在格律中實現突破。偉人用自己的詩詞,詮釋了這壹藝術見解。 偉人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過壹首大氣磅礴的七律詩,這首詩是在馬背上醞釀,反復吟詠寫就的。對這首詩,偉人比較滿意。他的詩詞創作,最擅長的是詞,律詩並非他的特長。 他在評論同伴們的詩詞作品時曾經這樣說過,(葉)劍英擅七律,董老(董必武)擅五律,陳毅自由詩寫的好,自己對於長短句稍懂壹點。這當然是偉人的謙虛之詞,他是詩詞俱佳,但是如果壹定要比較的話,他的詞藝術水平更高,《沁園春雪》在全國轟動洛陽紙貴就是明證。 但是,偉人對於這首七律詩真的很滿意,寫好以後,他親自朗誦給部下聽,這是絕無僅有的壹次,從中可見他對這首詩確實是看好的。 那是1935年9月,長征途中,隊伍來到了甘南通渭,在這裏召開了副排長以上幹部會議,偉人作了重要講話,講話結束時,他說自己寫了首詩,要給大家讀壹讀。與會人員莫不叫好。跟隨偉人這麽長時間,知道他寫詩的人都很少,聽過他親自朗誦的人就沒有。所以大家都很興奮,很期待。 於是,偉人用他那特有的湖南湘潭方言,慷慨激昂地朗誦了下面這首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懸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不用我說,朋友們已經知道這首詩就是跟長征壹樣聞名於世的《七律長征》了。當偉人毛澤東朗誦完這首詩時,大家情緒極為高漲,精神飽滿,鬥誌昂揚。雖然也有不懂詩的,但是,在偉人激昂的朗誦中,也早就被感染了。 著名作家成仿吾當時就是參加會議的壹員,他當時有幸聆聽了偉人的朗誦,這在他撰寫的《長征回憶錄》裏有記載,真的實在是太激動人心了。 也許眼尖的朋友,早就看出了壹點問題,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詩的第5句中,跟我們讀過的詩有兩個字不同。這不是筆者打錯了字,而是當時偉人朗誦時,確實就是這兩個字。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征詩的第5句都是「 ”金沙水拍雲崖暖”,而偉人的初稿是「 ”金沙浪拍懸崖暖”。 偉人毛澤東對於詩詞文章,是非常講究的,每個字詞都要推敲再三,再三修改。這句詩的修改是在公開發表之後,「 ”懸崖”改為「 ”雲崖”是他自己反復吟詠後發現雲崖更有意境。而「 ”浪拍”是接受壹位讀者的建議後修改的,偉人稱之為不相識的朋友。 這位不相識的朋友是誰呢?他叫羅元貞,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1952年的時候,他讀到了這首詩,壹口氣讀了十幾遍,意猶未盡,他被這首七律的大氣磅礴給震撼了。但是,總覺得哪裏有點不順。後來他發現了這首詩裏有兩個「 ”浪”字,他覺得如果改成「 ”水拍”就更好了。偉人看到了信,覺得有道理,從善如流,就改成了現在這樣。 這首詩在偉人毛澤東親自為部屬朗誦後,其實並沒有發表,因為他並沒有想拿出去發表。結果被壹名外國記者捷足先登,搶先發表了,後來才轉回國內。 這個外國記者,學過現代史的人都比較熟悉,他就是斯諾。這位美國著名記者,在1936年訪問陜甘寧邊區,寫了壹本書叫《紅星照耀中國》,後來更名為《西行漫記》。就是在這期間,偉人毛澤東把這首詩贈給了斯諾,而斯諾,用這首詩做了這本書的豹尾! 也就是說,西方人在1937年就從《紅星照耀中國》中讀到了這首《七律長征》,而國人大多是到了1955年這首詩正式出版時才讀到,這是壹個很有趣的現象。 這首詩明白如話,很容易懂,這也是當時偉人親自朗誦,大家都能聽懂的原因。這首詩,表現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長征的艱苦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偉人的筆下,萬水千山也只是等閑,綿延千裏的五嶺山脈只不過是騰起的細浪,高聳陡峭的烏蒙山,也就是小泥丸而已。想象之奇,誇張之極,但又形象生動,非壹般詩人可以駕馭的,這偉人壹貫的豪放氣概,真的無人能及。 最後,請朋友們跟筆者壹起來朗誦壹遍這首詩吧: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