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我不想吹太多,主要說說看完之後的感受。劇中壹些情節的設計,是加入了壹些作家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歷史觀。僅僅解讀歷史是不夠的,還要引導讀者思考歷史。
比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在城上彈琴讓司馬懿進入壹個幻境,這也是編劇對司馬懿內心的猜測。讓我感覺到作家意圖的是從諸葛亮和孟獲的書信中提煉出來的:向東看,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出自《三國誌》卷三十九孟獲的《蜀誌馬科傳》。
影片中,諸葛亮彈著鋼琴問司馬懿:伊壹在向東看什麽?司馬懿說:
伊壹向東看,期待著完成他的人生抱負!
希望,是他壹生的榮耀!
希望是他壹生最大的成就!
諸葛亮在壹邊很平靜,搖搖頭,輕輕地說:不,這是伊壹向東看的時候了。
到了結局,這個問題又上來了,而且這壹次是晚年的司馬懿自己給出了答案,向東看,看人心。
妳向東看是什麽意思?我猜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吧。誠然,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個體答案也會隨著時間和經歷而改變。這些答案我們說不出誰對誰錯。
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人會問我,妳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麽?不同的是,年輕的時候,妳會大聲自豪地說:科學家!博士!老師!警察!當我長大後,問題變成,伊壹向東看是什麽?
單從司馬懿的角度來看,年輕時的伊壹東王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給司馬懿的家族在亂世立足之地。中年的伊壹東王想建功立業,施展抱負,老年的伊壹東王只剩下人心。的確,整個司馬懿看似在說權力和鬥爭,實則是在說人心,人心是多變而復雜的。人心自古也是復雜的。魏晉時期有鬥爭,現在也有。
對於這個問題,諸葛亮的回答比較賢明。既然伊壹向東看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不如說伊壹向東看就是時間。這個境界是我們達不到的,也不是我們想達到的。畢竟普通人要活的就是今天壹醉方休,有時候境界太高,生活的樂趣會少很多。
相比之下,司馬懿更貼近大眾。人在不同的時間,經歷不同時期的境界,所期待的東西會隨著自己的內心而改變,所觀察到的美景也是不同的。
現在,我們應該問自己:此時此刻,我們在期待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