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以介紹萍鄉文化主題寫作文800字

以介紹萍鄉文化主題寫作文800字

1. 萍鄉的古色聖地作文

萍鄉的古色聖地作文

萍鄉人喝茶,不但是歷來如此,而且是理所當然的事。萍鄉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楚國,兩晉時期屬荊州,唐朝屬江南西道的袁州。唐朝茶聖陸羽《茶經》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萍鄉地屬南方,自然是出產茶葉的地方。出產茶葉的地方不喝茶,那才是怪事呢。

陸羽在《茶經》裏將茶葉分為上中下三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野者上,園者次;陰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根據地質結構和山體形態來說,以花崗巖為主而高峻險隘的武功山區,應該是出產上等茶的地方;以紅石黃泥為主而山勢逶迤的廣寒山區,最多也不過能生產出次等茶來;其他的地方,大概只能生產出下等茶葉吧。但是,萍鄉人可不講究這麽多高深卑下,他們都認為自家門前生產的茶葉是最好的,喝起來最香的,並且還要說出個理由來。比如我的老家廣寒山區,就從未中斷過茶葉的生產,本地生產的茶葉,在本地還很有市場。妳要問個“為什麽”,老人們就會告訴妳:壹方水土養育壹方人。壹些讀了書的年輕人,甚至從科學上來自我解釋,什麽紅石黃泥含鐵呀,等等,不壹而足。從我懂事的時候起,我就知道我家是世代的造紙匠和茶農。我家祖傳的石灣沖裏,裏面就漫山遍野地種滿了茶樹。其他的人家,也和我家差不多。每年春天的二三月,幾乎家家都要男女老少全出動壹起去采茶,然後由主婦用溫熱的鐵鍋來炒茶,然後將它們做成茶餅。壹股清雅的芬芳氣息彌漫在整個村子裏,讓人覺得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甜美而芳香的。隨後的日子裏,老年人和成年人就可以在飯後沏上壹杯新茶來飲用了。根據茶鄉的習俗,孩子們是不能喝用杯子沏的茶的,只能喝大茶缸裏用大桶的開水沖開的老木葉。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茶葉裏的茶葉素是壹種植物堿,孩子們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不能承受這新茶嫩葉裏的茶葉素的強烈 *** 。但是,孩子們並不會因此而減少了喝茶的興致。他們照樣是飯後壹杯茶,進門壹杯茶,渴了又來壹杯茶,喝得津津有味。

除了名副其實的茶葉茶,萍鄉人還別出心裁地發明了具有萍鄉地方特色的花茶和藥茶。萍鄉四季花開不斷,每壹種花都有自己獨特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由此形成了萍鄉人特有的花茶譜。春天的牡丹花茶,夏天的芍藥花茶和玫瑰花茶,秋天的菊花茶和桂花茶,冬天的臘梅花茶,都是主人精心晾制的芬芳,具有美容健身的作用,能喝個壹杯,就是最好的享受。當然,喝這些不含茶葉素的花茶,就沒有任何年齡的限制。萍鄉人的藥茶溫和可口,最典型的有治療感冒的姜茶和下火的麥冬參須茶。孩子冬秋感冒,壹般情況下都無須上醫院,只要喝上壹碗家裏自制的放了紅砂糖的熱姜茶,再捂著被子睡上壹覺,感冒自然而然地好了。除了萍鄉的花茶和藥茶,蘆溪人又別出心裁地發明了點茶。他們將自家菜園裏生產的胡蘿蔔、白蘿蔔、椿葉和姜等晾幹,然後又精心地腌制壹番,收藏在瓦罐裏。到正月裏或者遠客臨門的時候,將它們這此原料取出來,放在杯子用開水壹沏,便是五味俱全的點茶。據說,以前只有特別高貴的客人來了,主人才會沏上點茶來招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招待客人的熱情也大有提高。只要家裏預備了沏點茶的原料,只要有客人來了就會沏點茶來招待。

2. 萍鄉的民俗藝術作文450字

春節的來歷: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

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壹個名叫萬年的青年。

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

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裏下手。 壹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壹個日晷,測日影計算壹天的長短。

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壹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

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註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

思索了壹陣,回到家裏,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

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壹遍。最短的壹天在冬至。

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

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臺祭天。

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

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臺,造上漏壺亭。

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壹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壹歲月有十二圓。”阿衡壹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

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壹心想把萬年除掉。壹天阿衡打聽出壹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裏,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

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

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

萬年哎呀壹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壹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

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準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

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準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

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

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裏掛上壽星圖,象征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3. 有關萍鄉的民俗作文400字

萍鄉上栗是中國煙花爆竹的發祥地。

當地煙花爆竹生產歷史悠久,煙花爆竹的發明者李畋便為上栗人。據《唐史》記載:“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

據說他曾用自己發明的爆竹,幫助唐太宗李世民驅除山魈邪氣,使其龍體康復,遂1為爆竹祖師。1935年編著的《中國實業誌》記載:“湘省爆竹制造,始於唐代,發達於宋末及遜清乾隆年間。”

又據民國版《醴陵縣誌》記載:“鞭炮業由上栗市發展至瀏陽金剛頭,漸推廣至醴陵富裏、白兔潭、麻石壹帶。”可知,上栗的鞭炮生產早於瀏陽和醴陵。

據老藝人回憶,萍鄉上栗從明朝開始做鞭炮,到清朝時,各家各戶生產已很普遍。清康熙以後,上栗成了爆竹生產、銷售的集散地。

清末民初時期,上栗從事爆竹生產和經營的廠家、作坊發展到上百家,年產爆竹兩萬箱以上。民國時期,上栗爆竹出現了更為興旺的發展勢頭,不僅有外商雲集上栗設莊收購並轉銷,本地壹些爆竹業主,也由原來的單純生產,轉變為生產與收購轉銷並行,從而使他們成為本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如“榮茂隆”就是如此。

當時生產的爆竹品種主要有“頓鞭”“八扣”“加花”“滿地紅”“寸金”“頂堂”等。 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栗花炮生產工藝基本上沿襲傳統的手工技藝。

以鞭炮生產為例,從紙張到成品大體要經過15道工序,即裁紙、扯筒、褙筒、洗筒、腰筒、括底、幹燥、上硝、封口、鉆孔、插引、紮頸、結鞭、封裝、成箱等。八十年代後,通過歷史的技術積澱和科技的發展創新,上栗人廣開思路,探索出了花炮生產的新方法和新工藝,制作出了各種制造花爆的機械,壹些傳統手工生產技藝逐步被機械化生產或半機械化生產代替,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大了安全系數,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傳統花爆生產器具主要有腰紙刀、架、引爬、硝筒、簽子、刮子、扯凳(卷筒)、磕刀、鉆板、鉆子、盤子、硝筒等;現代花爆生產器具主要有分紙機、扯筒機、制引機、制硝機、刮底機、切割機、烘幹機、插引機、結鞭、封裝機等。 上栗人歷來有敬仰爆竹之神、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

民間對爆竹始祖李畋的信仰和膜拜古已有之。早在明洪武三年,便在上栗南街佑聖觀中設立了“爆竹祖師李畋之神位”,每年四月十八日李畋生日這天,上栗從事爆竹業的人們都紛紛到此悼念祖師。

此外,上栗人遇有喜事都會燃放爆竹以示慶賀;逢年過節,壹般會買幾掛爆竹祭神拜祖,特別是春節期間,人們會持續不斷的燃放鞭爆,壹直放到正月十五。

4. 作文《萍鄉儺文化》簡介450字

“儺”起源於我國古代驅鬼逐疫的原始宗教活動儀式,後來演變成兼容祈禱與逐疫、娛神娛人的壹種民間藝術形態。

“儺”原始古樸,紮根於群眾土壤之中,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雖然夾雜著壹些迷信色彩,卻無損於其藝術靈氣。儺文化的流傳方式在我國各地都可找到蹤跡,萍鄉做為“中國儺文化之鄉”其產生的儺文化,是其他各地所不能比擬的。

萍鄉不但保存了完整的儺廟有50多處,儺面具500多具,還有全面表現儺文化深刻內涵的儺舞及其服裝,儺兵器、儺轎、儺苻、儺簽、儺卦等等,及壹脈秘傳的口訣,歌詞、法水、起師等等,為我們進行儺文化研究,發掘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藝術文化而留下的寶貴遺產。萍鄉的儺文化三寶俱全,無愧於“中國儺文化之鄉”。

博大精深的儺文化,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傳統文化。萍鄉歷史上為儺文化發達之域,素有“五裏壹將軍,十裏壹儺神”之稱。

儺文化三寶(儺廟、儺面具、儺舞)遺存極為豐富:48座宋元明清遺存下來的古儺廟,經過整修,展示著昔日的風彩;壹千多枚形態各異(包括佛、道、儒、俗各種神面具)的古儺面具,為我們展示著萍鄉儺從商周到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被譽為戲劇舞蹈“活化石”的(120折)萍鄉儺舞,淋漓盡致地展示著“剪惡除兇”、“護士安邦”、“降吉納福”等古儺意蘊。

5. 我發現萍鄉變了600字作文

我發現了萍鄉的變化

進入21世紀後,世界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可是,人類,妳們可曾想過,我們周圍的環境是否也在壹天比壹天好呢?

小的時候,家鄉萍鄉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那兒雖沒有平坦的水泥道,但卻有著幹凈的小沙路;那兒雖沒有珍貴的奇花異早,但卻栽滿了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使空氣十分清新;那兒雖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但卻有壹條看似玉帶的小河。春天,我和小夥伴們常常到被我們稱為“森林公園”的地方玩,那裏栽滿了各種樹木。樹上有許多鳥巢,鳥兒們都有在樹上愉快地唱著、跳著。森林裏,草兒們低語,花兒們爭奇鬥艷,鳥兒們互相追逐,到外壹片鳥語花香的景象。夏天,我們就來到小河上戲水。小河裏有許多的魚,就像天上的星星壹樣多。農民伯伯常常到小河來挑水去灌溉莊稼,不必問,那些莊稼必定能得到大豐收……

可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我再也找不到我心中最美的家鄉了。現在,它是讓我感到那麽的陌生。家鄉現已鋪上了水泥道,本來這是件好事,但公路兩旁卻堆起了壹座座小山似的垃圾堆。“森林公園”不見了,代替它的是壹座座工廠,工廠裏排放出來的“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嚴重的影響到村裏的環境。廢水流到小河裏,轉眼間,小河的水變成五顏六色了,裏面的魚大多都死了,浮到河面上,微風吹過,不時發出壹陣陣使人感到惡心的氣味。廢氣傳到空氣中,空氣受到了嚴重的汙染,人們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了。廢渣堆放到地上,使土壤嚴重地遭到破壞,如果用這些土壤去種植莊稼,那些莊稼必定很難成活……我常常望著眼前的家鄉問自己:“這就是我的家鄉嗎?它為什麽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兒時的‘森林公園’,兒時的‘玉帶’,它們到哪兒去了?”

我想,每個人都是向往幹凈而又舒適的生活環境,那又何必只想而不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呢?只要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壹份力,努力做好身邊的第壹件環保小事,我相信我們所向往的生活環境將會回到妳我中間。人類,快快覺悟吧,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還給地球吧!

6.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萍鄉花果怎麽寫

中國傳統文化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

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夏歷正月初壹,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

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

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壹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壹起壹邊吃水果壹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壹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壹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壹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壹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壹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

壹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

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壹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7. 萍鄉風俗習慣作文250字

民風民俗“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壹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艷華麗的錦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壹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民風民俗作文250字二:白族習俗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本主”所指內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義。白族有豐富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和手工藝品,白族的音樂、旋律優美,曲調動聽,感情十分豐富。其手工藝品十分精美別致,木質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門、廟字、橋梁、樓閣等處,雕龍刻鳳,顯示出精美手工藝技術。婦女的挑花、繡花圖案變化無窮,有豐富的想像力。白族人民歷來重視學習文化,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而且還有書面文學。傳統的民間文學有詩歌,故事、傳說、民歌、童話、民瑤和諺語。特別是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神話傳說,如“創世說”、“族源說”,都以豐富的想像力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經過數百年的相傳和不斷的藝術加工,使之通俗易懂,語言簡煉,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它反映了白族先民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發展變化,以及民族歷史的變遷等等。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其民歌、民謠、童謠等,也都充滿著古樸的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處理人際其生產、生活。有較強的民族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250字三:民風民俗:德昂族“潑水節”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壹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壹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裏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壹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壹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這個習俗來源於壹個古老的傳說:壹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壹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壹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壹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壹種習俗。

8. 萍鄉飲食特色美食作文5oo字

萍鄉的特產當然是無花果了,不過個人感覺不是很好吃的。

小吃主要是麻辣,最好吃的應該是用砂鍋煮的那種大雜燴,,裏面有粉絲,年糕,豆腐,海帶,雞蛋等等,壹般是5-7元壹碗,在以前的供銷大廈旁邊(現在的心連心超市)的這個巷子裏面有很多這種小吃,味道不錯,最主要的是很辣很有味。做七路道旺眾下,往前走幾百米就到了。

逛街的話當然是步行街了,在綠蔭廣場這裏,妳從火車站坐7路車就可以到,,還有的地方就是上面提到的旺眾百貨了,那裏的東西比較時尚,適合年輕人的,如果妳喜歡吃火鍋之類的可以去步行街這裏的季季紅,味道還行。

我去過很多次啦,回答完畢,手都酸了,在萍鄉玩的開心。

9. 以文化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飄蕩千年的精靈 不知於何時,妳幽然出現;不知於何處,妳開始熠熠發光。

從歷史的深遠處走來,帶著先哲們的不朽之作,輕輕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說是精靈。也許是在遠古,或許是在更遠的時代,妳便流行於民間。

但我真正地認識妳,便是在讀《詩經》的時候。305首詩歌的確是壹種文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

在戰國七雄的爭戰中,妳曾壹度消沈,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壹統天下之後,妳便悄悄地帶上了《離騷》上路。這對妳來說。

不得不說是壹筆極為可觀的財富,因為《離騷》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直到今日,她還在閃閃發光,像黃金壹樣。

不得不佩服妳,因為經得住時間沈澱的,往往是永恒的東西。而妳獨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離騷》),帶著屈原的怨憤與不平。

屈原沈入汨羅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沈入水中的那壹刻,分明有壹個升騰的靈魂隨妳飄走。這些可謂民族文化大倉庫中的先期珍品。

妳獨具慧眼,與《詩經》、《離騷》攜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難,理解了屈原的怨憤。經得住時間沈澱的,往往是永恒的。

時至今日,它們還在閃閃發光,如黃金壹樣。跳蕩在“坎坎伐檀”聲裏的“苦難”猶在耳邊,“怨憤”隨汨羅江水流轉千萬年。

中華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可在數千年的沈澱中,妳——傳統詩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羅最為全面。

不僅表達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還將文人那種柔弱的文人蘊於其中。實在不能不說是妳是精靈,古怪、親近卻又讓人摸不透。

但妳這個精靈,不知怎的,卻總愛與文人做搭檔,他寫了,妳便檢查,值得欣賞的,妳便悄悄捎上,沒有壹絲的猶豫,盡管妳的囊中已是沈甸甸的了。還記得妳在途徑宋代的時候嗎?妳壹路風塵仆仆,到達宋朝時,包裹早已是滿滿的。

但妳仍舊不滿足,騰雲駕霧,來俯視蒼生。映入眼簾的是壹個朝代,但最顯眼的地方便是赤壁。

於是,不辭勞苦,妳來到這裏。“壹道天光射向赤壁,便產生了前後赤壁賦的千古絕唱。”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道。也許正是這道天光,使妳驚喜萬分,像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壹般。

妳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詩歌,而後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實在不得不說妳是精靈,行得匆匆,卻從未遺漏過哪壹朝、哪壹代。

恍若隔世,現在妳悄悄地靠近了我們。等到妳又起程之後,我們及現在的壹切都將成為歷史,但妳依舊前行!因為有了妳,我國成了壹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詩的成就,燦爛輝煌;詩人詞者,星光燦爛;詩的風格,艷若群芳!我心中的精靈啊,妳如同歲月水流裏的白蓮,愈加古老,就愈發清香!我心中的精靈啊,望妳能夠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