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有很多不同於中原的習俗和活動。
第壹,貼大門,貼春聯
新年伊始,第壹件事就是貼門神和對聯。除夕(或29日)家家戶戶上街買春聯,有興趣的還會鋪紙潑墨鬧春,裝飾屋內外的門。
守門人,據說申屠和雷宇能捉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用《黃帝書》說:古時候有雷宇兩兄弟,住在獨朔山上,山上有壹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在這棵樹下接鬼。如果有惡靈危害世界,把它綁起來餵老虎。後來,人們把申屠和雷宇的肖像畫在兩塊紅木板上,掛在門的兩邊,以辟邪。南朝梁宗谷《荊楚紀年》中記載,正月初壹,“制桃板摸門稱仙木,畫二神貼門,左留申屠,右留雷宇,俗稱門神。”然而,史書中記載的真正的守護者並不是申屠和雷宇,而是壹位名叫成慶的古代勇士。班固寫的《韓廣傳》中記載,廣川王(曲兵)的廟門上畫著古代武士成慶的畫像,身穿短衣短褲,手持長劍。到了唐朝,門神的位置被秦的和取代。
《西遊記》中的敘述更為詳細:精河王與占蔔師打賭,結果觸犯了天條,理應受罰。玉帝任命魏徵為監工。涇河王懇求唐太宗饒命。唐太宗同意了,當龍被殺死時,他召見魏徵與他對戰。沒想到,魏徵在雨下打了個盹,靈魂升天,斬了龍王。龍王埋怨太宗食言,日夜在宮外哭求饒命。唐太宗告訴他的大臣們,將軍秦包書願意和尉遲敬德壹起穿著制服站在門外。唐太宗同意了。那晚真的沒什麽。因為太宗不忍兩位將軍吃苦,就命技藝高超的畫師丹青;畫壹張兩位將軍的畫,貼在門上。後人紛紛效仿,於是這兩位將軍成了千家萬戶的守門人。在今天潮汕的壹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看到申屠、雷宇或兩位驍勇善戰的勇士,他們的形象似乎是壹樣的,但仔細觀察,他們壹人手持鋼鞭,壹人手持鐵鐧。尉遲敬德是執鞭者,秦瓊是持權杖者。
門聯也是由桃符發展而來的。最初,人們把申屠和雷宇畫在紅木板上,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改成了只寫著的“門”。但門兩邊寫了兩個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家覺得不滿意,就在門兩邊多掛了兩塊紅木板(後來改成了紙);寫壹對比較能充分體現意願的詞。據《宋史·蜀家史》記載,蜀後徐萌以學士為題,寫了壹首詩,自稱不務正業:“新年余慶,甲節無。長春。”據說這是中國最早的春聯。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下令家家貼春聯,並改名為春聯,都是用紅紙寫的。傳說有壹次,朱元璋親自走訪百姓,只有壹家沒有貼春聯。壹問,原來這家人是閹豬,不識字,於是我親手為他寫了壹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之路,壹刀斬斷是非之根。”由於歷代的大力推廣,春聯已經成為中國民間文學藝術的壹種特殊形式。潮汕人比較重視春聯。買壹副春聯往往要花很長時間。
從各家各戶貼的春聯中,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其中有許多體現了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諧的特點,如“和睦壹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產五谷,善管壹家,富六畜”等等。潮汕最著名的對聯是明代潮人才子林大欽所寫的對聯,上面寫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意盎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傳說林大欽早年在壹所私立學校當老師。有壹年,正月初壹,董夫人生日,請先生寫春聯和生日聯。我看見林大欽用筆蘸墨,不假思索地寫下了這副對聯。
在潮汕的春聯中,單門上或山谷、神龕上,經常見到帶著大桶的“春”字。“春”字在這裏有兩層意思:壹層意思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壹樓巧妙運用“春”與“存在”的和諧,表達壹年有余的美好願望。這類似於北方人在婚宴上吃魚,諧音“魚”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吃團圓飯
家家戶戶的房子全部裝扮壹新後,除夕將至。於是,家庭主婦們忙著準備壹年中最豐盛、最有意義的團圓飯。
團圓飯,顧名思義,就是過年的時候壹家人聚在壹起聚餐,就算是已故的祖先也不會忘記。所以每個家庭在做好團圓飯後,都要先“拜老公”(祭祖)。祭祀祖先時,要將代表祖先的香爐從神龕上取下,放在祭壇上,然後焚香祈禱,請祖先用餐。然後老少依次跪拜,充分展現了潮人的傳統美德,謹慎到底,追求遠方,壹切美德孝順為先。祭祀結束後,祭祖的食物被重新加熱,大廳裏擺了壹張大桌子,全家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壹起。這是每個家庭團聚的美好時刻。不管平時相隔多遠,或者平時有多少磕磕碰碰,這時候壹家人也要談笑風生,不能說傷心,不能出聲。
晚飯後,家庭主婦們忙著收拾桌子,於是壹場大掃除活動開始了。這壹次,我們不用太在意打掃衛生,只是為了打掃衛生,不像年底那次,還得用松枝草掃。然後他在爐子裏生了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祀上帝的供品——素食。
素菜種類很多,有芋頭、紅薯、大棗、花生、芋頭、紅薯等。素菜的所有材料都應該在中午準備好並晾幹。炒素菜的時候,火好了就放鐵鍋,註入大量花生油。當油燒開後,將這些材料與粉漿混合放入鍋中,它會在油鍋中發出吱吱聲和氣泡。烹飪時,黃澄澄尤其誘人。這時候如果家裏有客人,女主人會奉上壹盤剛炒好的素菜,再泡上醇香的工夫茶,讓妳品嘗美味的潮汕小吃。
第三,迎接財神,放鞭炮。
近年來壹個流行的民間活動是在午夜祭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神仙上天,人間神仙都上天“述職”。然而,人們寧願相信財神仍然不忘造福世界,在春節來臨之際將財富送向世界。所以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祭奠。於是,午夜鐘聲響起,鞭炮轟鳴,炊煙裊裊,仿佛祥雲祥瑞,“財神到了”的喊聲給這個午夜增添了不少熱鬧。很多書都詳細介紹了鞭炮。它們最初是被人們用來避邪避禍的。《荊楚歲時年譜》記載:“正月初壹亦三元之日,春秋為終日,雞啼庭前放鞭炮,以除山之魔。”宗彜的書似乎繼承了西漢《奇經·野經》中東方朔所說的:西山人多,身長壹尺多,赤條條的,捉蝦蟹,不怕人。晚上見人就停,黃昏燒蝦蟹。等人不在,偷鹽吃蝦蟹。名曰山騷,其聲自稱。人在火上品嘗竹子,迸發出來的時候很害怕。讓人感覺忽冷忽熱。雖是人形變化,但也有鬼魅之類,今見於山中。東方朔提到的東西,即使有這種東西,也很可能只是壹種動物。後人傳播了錯誤的信息,所以鞭炮有避邪避災的作用。但隨著落後意識的逐漸淡化,潮汕人燃放鞭炮,很少含有驅邪的成分,只是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很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在節日禁止燃放鞭炮。
第四,發壓歲錢
發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輩要給晚輩錢,能掙錢的也要給長輩寄錢。錢不能直接送去等壹段時間,要裝在盈利袋裏或者用紅紙包著。這就是俗稱的“壓腹壓腰”,意思是從年初到年底,口袋裏都會裝滿現實和財富。特別有意思的是,孩子睡覺的時候,他的父母會在他的肚子口袋裏放壹張大鈔票,醒來後再拿回來。
五、拜年,送“好運”
拜年,又稱“拜真”,是人們在第壹天淩晨起床穿上新衣後做的第壹件事。往往是晚輩先給長輩祝福,然後長輩再給他們期望。早飯後,他們每個人都給親戚朋友拜年。潮汕諺語說“初壹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無意拜年。”都說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誠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後馬上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回來後才吃飯。
無論人們帶多少禮物,橘子(潮州橘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大橘取其諧音“大吉”,取多取少無所謂,但不能是奇數。拜年的人進了親戚朋友的門,要看著不同的人,說不同的問候語。對老人說“新年快樂”和“長壽”。
比起南山,老人會露齒而笑;對於有工作的,說“工作順利”“新的壹年進步”,聽的人會很愉悅;如果妳是商務人士,妳聽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大賺”、“發財利市”;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孩子,最有希望。
希望沒有什麽比新的壹年學習進步,成績優異更好的了。給他們發這個問候,他們會對妳很友好的。落座後,主人會泡著名的潮汕工夫茶招待客人。臨走前,主人會在受禮人的禮物中留下兩個橘子,然後拿出自己的橘子進行交換,以求給對方帶來好運。
項。愛開玩笑的辛正出門拜年時,往往只在褲兜裏放兩個大揭。拜年後,他的褲兜裏還剩下兩個大橘子。所以善於調侃的人把年初的拜年稱為“換橙運動”。
六、春延(選擇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另壹項頗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是“春”(春,壹種帶蓋的竹制編織禮品籃,壹般成雙成對使用,故又稱“春”)。
在新年那天,新娘的家人會給她出嫁的女兒送禮物。過去,這些禮物總是裝在壹對大春堆裏,由已婚婦女的哥哥送來。姐夫到了,公婆會殺雞殺鵝,熱情款待。民間有句話叫“舅舅來了,捕食雞”,這是習俗。姐夫送的禮物裏,除了大橘子,肯定還有幾十根甘蔗,大概是暗暗祝願女兒生活更高的意思。禮物的豐富程度是由家庭經濟狀況決定的,但壹般來說,新婚女兒要準備豐富的禮物,否則會被公婆看不起;那些結婚很久的,即使是當婆婆的,也沒那麽講究。女兒家收到這些東西,分發給親戚鄰居,形成了潮汕春節習俗的壹大特色。春節期間,鞭炮劈啪作響。除了拜年,還有很多老太太,提著花籃,紅盤子,挨家挨戶喊:“××阿姆,吃點東西(阿姨,點心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有媳婦,家家戶戶都要出門。從這個習俗可以看出潮汕人親近鄰居的時尚。另外,如果家裏有失散的兄弟,送的人按戶分配。
但是,嫁出去的女兒這壹天不能回娘家。第壹次去父母家,普遍的想法是父母家不好。
七、家庭賭博
春節期間有許多娛樂活動,如遊神、敲鑼打鼓、標記旗幟和猜謎遊戲。春節期間“賭博”的習俗值得壹提。
春節,大家都有休息,口袋裏有錢。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人在賭博,更多的是“家庭賭場”。往往是壹家人圍坐壹桌,父母發財,其他人下註,賭的天翻地覆。但最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歡樂充足,沒有賭博時的緊張和擔心。尤其是辛苦了壹年,難得有機會玩壹玩的家庭主婦,更願意借此機會玩壹玩。大多數家庭僅過壹夜就停止賭博,但舊習俗不改。但有些人也可能對賭博感興趣,如果真的去賭,會讓“幾家歡樂幾家愁”。
今天,賭博是違法的,所以我們不能玩它。我們應該徹底改變這個壞習慣。
八、回娘家(日夜食)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和丈夫、孩子壹起拜年。女兒回娘家,必有壹大包餅幹糖果,由母親分發給左鄰右舍,如同過年的情景。如果家裏有很多女兒,而這些女兒沒有在同壹天回來,那麽我們就必須壹次分享壹個。禮物挺薄的,就四塊餅幹。但卻體現了濃濃的親情,真正的“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們的思念。女孩子回家,如果家裏有外甥,姨媽又要出錢。雖然她在大年初壹給了壓歲錢,但這壹次有了不同的意義。這種習俗被潮汕人稱為“吃宵夜”。顧名思義,只是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九、歡迎上帝接受祝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會神”的日子。原來,臘月二十四是“送神”日,所有的陰間神靈都要升天向玉帝報告工作,報告壹年來陰間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四,他回到下層世界繼續督人,於是第四天家家戶戶迎神。拜神時,富人家要獻上三樣祭品——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他們也可以免,但是壹盤米飯,壹盤紅糖,缺壹不可。因為獻上壹盤白米飯,意味著新的壹年大豐收;壹盤紅糖,寓意生活的甜蜜。燒香儀式結束後,會燃放鞭炮,然後各路神仙各就各位。有趣的是,村裏的廟字在所有神仙上天堂的日子裏都不能忘記供奉。為什麽神仙在天上都要獻祭?因為神只是各種神的“領袖”,他們的男人還在“堅守崗位”!勤於禮拜的,懶於禮拜的,壹壹登記。
X.禁忌
因為正月是壹年的開始,潮汕人往往將其視為新年吉兇的標誌,所以新年期間有很多“禁忌”。語言方面,凡是“破”、“壞”、“無”、“死”、“光”、“鬼”、“殺”、“病”、“痛”、“窮”等不吉利的詞,都是忌諱說的。還要避免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不中頭獎”,預示著疾病和兇災。所以,即使這壹天孩子遇到了麻煩,也不要打,不要訓斥,免得哭個沒完。行為方面,端杯、端盤、端碗、端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碎。當妳不小心打破它們時,取水只是壹種形式。禁止掃地的習俗正逐漸被消除,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人往,地上有大量的紙屑和垃圾。不清洗真的很害人。所以從講究衛生開始,很多年輕人對這些傳統的禁忌習俗並不是很講究。
這壹天不允許債權人前來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壹天對借貸雙方都不吉利。也要避免從別人口袋裏拿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壹把口袋掏出來,可能會導致壹年被“掏空”的危險。
避免死人和葬禮,因為會給家庭帶來厄運。同時,不要在這壹天理發,因為人們總是在這壹天把理發和葬禮聯系在壹起。這壹天,甚至禁止殺生。殺戮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難。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了快速的食欲而毫無顧忌的去吃新鮮的食物。飲食方面,這壹天嚴禁吃藥。否則認為會導致常年生病,不斷吃藥。初壹早餐不吃肉有幾種方法:壹種是這頓飯吃得快,作用等於壹年;另壹個比喻勤儉持家,不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