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拜月節、月光誕、月夕等,節期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習俗:
1、吃月餅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據現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於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禦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設大香案,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塊。
3、賞月
除了祭月,中秋節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吃食和酒,壹群人圍在壹起飲酒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