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班語言春天裏的故事寫反思

中班語言春天裏的故事寫反思

我將第壹課時的教學重點放在充分感知60年代,70年代生活上,做到既不誇大事實,也不回避問題。我們的學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們壹生下來就趕上了祖國的大好春天,對於改革開放前的那段歲月是壹片空白,沒有壹點感性的認識。沒有認識就很難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最近認知區域入手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是“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開放的話題很大,其間包容了太多的歷史背景和政策措施,如何讓學生從身邊的淺顯的事例中感受到這種變化,是本堂課的難點,為了分解難點,徐洪英老師在課前布置了調查訪問,在課內又充分利用聽課老師的資源,將品德的課堂無限擴大。在課堂裏,用探討、交流、食物呈現等方式,盡量多的讓學生感受祖國正在走進壹個萬象更新時代。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教學設計說明

1、對低年級段三線的目標定位的思考

閱讀線的教學目標: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②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a、規範學生的語言。b、積累詞句。c、培養說話能力。

生活線的教學目標: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學會觀察學會思考。②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有要說。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寫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段寫話的具體要求:①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②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③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2、對貼畫作文的認識—(貼畫作文,把學生引入寫作的殿堂。)

①為學生創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②營造表達氛圍,提供想象題材。

③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強,喜歡畫畫,喜歡圖片,剪貼畫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動心的“隨心所欲”中,實現快樂寫作。

3、確定“四季的故事”主題習作的初步設想。

①以情境線為中心,提升閱讀線、生活線的教學目標,實現三線之間的整合。

②立足生活(四季),創造故事(想象),立足於生活的想象寫作,實現課程標準中寫實與寫虛的習作要求。

③在三線中都融合了想寫、會寫、樂寫的快樂作文的總目標,以閱讀線、生活線為基礎,誘發習作之樂,以情境線為中心提升習作之樂。

針對以上的思考,我在本學年確定了“四季的故事”主題習作教學設計。以下是“春天的故事”教學設計。

第壹步(閱讀線)→ 誦讀積累 → 誦讀春天 → 激趣

↓ ↓ →想寫(誘發習作之樂)

第二步(生活線)→ 觀察生活 →欣賞春天 → 導情 ↓

↓ ↓ ↓

第三步(情景線)→ 貼畫寫話 → 表現春天 → 表達→ 樂寫(提升習作之樂)

“春天的故事”主題式教學分三步完成。第壹步進行閱讀線的教學內容,即優選三篇描寫春天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通過美文誦讀,啟發學生對春天展開想象,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春天的意境,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向往之情,為下壹步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自去體驗春天的美作好鋪墊。

第二步,學生帶著對春天的向往之情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觀察春天。學生帶著壹定的學習目的走進春天,用自己的眼、口、鼻、心去體驗春天的美。通過親身體驗,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天是美麗的,多彩的,自然產生熱愛春天之情。“情動而辭發”,這又為下壹步打好基礎。

第三步,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自然有了表達的需要。這時進行圖片搜集、剪貼,而後進行寫話創作,書寫“春天的故事”。

以上三步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其過程可概括為“激趣---導清---表達”。學生在任何壹步教學中,都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是在主動參與、展開想象、動手動腦中運用多種感官去發現、體驗、表達,真正實現了“想寫”、“樂寫”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設計

習作目標:1、誦讀三篇文章,習得方法,啟發想象,積累詞句。

2、走進春天,觀察春天,體驗春天,產生熱愛春天的感情。

3、搜集圖片,剪貼成畫,創編故事。

第壹步“誦讀春天”教學設計(壹課時)

教學要求:1、美讀三篇文章《找春天》、《春天是這樣來的》、《春天已經到來》,熟讀成誦,展開想象。

2、在閱讀中學會觀察,為走進大自然觀察春天打下基礎。

3、展開想象,進入春天獨有的意境。

4、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教學過程:

壹、激情導入。

1、春天是壹個美麗的季節,還記得壹年級我們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嗎?

生:春暖花開

生:柳綠花紅

生:冰雪融化

……

總結: 是啊,春天是壹個五彩繽紛的季節,許多文學家把春天寫成優美的詩歌,瑯瑯上口的文章。下面我們就走進作家的語言中,去領略春天的美。

二、誦讀文章,展開想象。

(1)、自由朗讀三篇文章,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

(2)、交流感悟,啟發想象,訓練思維。

1、交流《找春天》(在閱讀教學中已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現只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春天):

師: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到春天的?

生:用眼睛看。

生:用耳朵聽。

生:用鼻子聞。

生:用手摸。

師總結:小朋友們通過看、聽、聞、觸到了春天,他們感到春天是美的,充滿了快樂。[使學生習得觀察方法]

2、交流《春天是這樣來的》:

師:作家張國南聽到了春天的聲音,寫出了詩歌《春天是這樣來的》,快讀壹讀吧,看作者的想象多美呀!

學生誦讀。

交流:作家聽到了什麽聲音?他把那聲音想成了什麽?

生:作家聽到了小溪的聲音,他把那聲音想成是春天唱著歌來的。

生:作家聽到了風吹柳條的聲音,他把那樣子想成是春天跳著舞來的。

生:作家聽到了春筍拔節的聲音,他把那聲音想成是春天放著鞭炮來的。

師總結:作家不但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春天,還寫出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就使得春天更美了![使學生明白:在觀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會使得景物更美。]

3、交流《春天已經到來》

師:在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筆下,春天更是生機勃勃,在美麗的大自然裏,各種小動物在快樂的做遊戲呢!快讀壹讀《春天已經到來》吧。

生自由誦讀。

交流:春天裏哪些小動物在做遊戲?邊讀邊做壹做它們的動作,體驗它們的快樂。

生表演讀。(此環節以動物的快樂感染學生的快樂,激發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春天的樂趣。)

師總結:春天是壹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天是壹個美不勝收的季節,春天是壹個充滿生命力的季節,春天是壹個無比快樂的季節。帶著妳對春天的向往,帶著妳對春天的熱愛,走進大自然,走進春天吧!

第二步“欣賞春天”教學設計(周末自主活動)

教學要求:1、自主選擇自己想要觀察的地方,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手摸,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觀察春天,體驗春天的美。

2、帶著妳積累的詞句,到大自然中去體驗。

壹、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向往之情。

1、上壹節課我們美讀了三篇文章,在語言中我們領會了春天的美。妳想到哪裏去尋找春天呢?

生:公園

生:果園

生:田野

2、選好了妳想去的地方,妳將怎樣去觀察春天呢?

生:看壹看,聽壹聽,聞壹聞。

總結:對,我們可以走進公園、果園,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手摸,用心感悟春天的美麗吧!,老師相信妳,壹定能和春天交上朋友。

三、安全提示

1、周末活動壹定要有家長陪同。

2、做壹個文明的小學生,愛護大自然的壹草壹木。

3、帶著妳積累的詞句,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由閱讀中學會如何觀察,使體驗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本環節,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引導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春天的美好,為下壹步貼畫寫話打好基礎。]

第三步“表現春天”教學設計(1課時)

教學要求:1、指導學生剪好圖片,按壹定的主題進行貼畫。在貼畫成圖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詞句,進行想象,創編故事。

2、培養學生自主搜集圖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