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題:“中班教案”。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在教學前把教案寫好對於每個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寫教案時要考慮課堂中的變化性。怎麽讓教案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呢?以下內容是我們特地整理的“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僅供妳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 篇1活動目標:
1、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2、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字卡:傘、捉迷藏、乘風涼、荷葉、蘑菇。
2、背景圖壹張,大樹、螞蟻、蘑菇、松鼠、荷葉、小魚等圖片。
3、音樂
4、幼兒材料:各種動物圖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活動過程:
壹、遊戲:小花傘變變變幼兒輕輕地、自由地站立在老師周圍。老師揮動小魔棒,依次念咒語:每人變成壹把小花傘、兩人變成壹把小花傘、三人變成壹把大花傘、大家變成壹把超級大花傘。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在音樂聲中合作遊戲。
二、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
1、看圖: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麽地方?有誰?在幹什麽?(學習詞:捉迷藏、乘風涼)
2、幼兒為圖中的小動物找傘,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1)為松鼠找傘
學習句子:大樹像把傘,松鼠傘下捉迷藏。
(2)為小螞蟻找傘
學習句子:蘑菇像把傘,螞蟻傘下乘風涼。(出示字卡:蘑菇)
(3)為魚兒找傘
學習句子:荷葉像把傘,魚兒傘下遊戲忙。(出示字卡:荷葉)
3、引導幼兒想壹想:這幾個小動物的雨傘相互交換壹下行不行?為什麽?(引導幼兒相互討論,發現動物各自的特點和本領)
三、學習朗讀詩歌
1、教師範讀詩歌
師:小動物為了感謝妳們編了壹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就叫傘,壹起來完整地欣賞壹下吧!(出示字卡:傘)
2、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師:會朗誦這首兒歌嗎?試壹試吧!幼兒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3、利用多種方式練習朗讀詩歌。
分組朗讀、角色朗讀、邊表演邊朗讀。
如:師生(教師扮雨傘,幼兒扮各種動物)邊表演邊學念詩歌,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感受。
四、遊戲:小動物找傘
1、教師為幼兒準備各種小動物圖片及各種像傘的物品圖片。
交代遊戲玩法:森林裏還有許多動物沒有傘,請小朋友找壹個最喜歡的小動物,再為它找壹把合適的傘。
2、幼兒遊戲:為小動物找傘
五、課後延伸
下課後,請幼兒將選擇的動物朋友和相應雨傘粘貼在主題墻上,並和妳的好朋友說說妳找的是什麽傘,為什麽?動物在傘下會做些什麽呢?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壹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本次活動最大的成功就是做到了這壹點,為幼兒創設了壹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充分體現了新《綱要》活動中老師通過語言的渲染、畫面展示、音樂烘托、表情、肢體動作,把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表現的淋漓盡致,把孩子們帶入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孩子們學說優美的語句的欲望壹下就被勾起來了。同時為幼兒提供了盡興探索、盡情表達的機會,創設了創造性表達、表現的空間,從活動開始到結束,老師始終以鼓勵的言行讓幼兒大膽想、大膽說,經常聽到老師這樣說:說說妳的想法,說錯沒關系的。不管幼兒的回答是否滿意,始終以贊許的口吻激勵幼兒。使幼兒活動積極,情緒高漲,如:在為小動物找傘時把自己想到的辦法毫無顧忌地表達出來,潛能得以發揮,使孩子們在學習詩歌中想說,敢說,喜歡說。在學習朗讀詩歌時,運用了多種方式讓幼兒練習,看圖片說,分角色說,利用語言遊戲說,邊做動作邊說,有目的地促進每個幼兒的語言興趣、能力的發展。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說。
圖譜的運用,在本次活動中也功不可沒。它不僅可以使幼兒較快地理解詩歌,同時也讓孩子對詩歌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如:學習詞語乘風涼,教師通過圖譜的演示,孩子很快就弄清了詞義。圖譜把語言材料簡單化、形象化,使活動變得生動、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他們的註意力。當老師像變魔術壹樣拿出圖片時,孩子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圖譜的運用,可以促使孩子自己動腦,發展他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孩子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
當然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我的眼神總是更多和那幾個活躍的、回答問題積極地孩子交流,看他們的眼神是那種充滿著期待、鼓勵。在邊上的或者是不怎麽回答問題的孩子眼神更沒有交流,而且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也特別少,這違背了新《綱要》中指出的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在如:詞匯是語言要素之壹,對幼兒來說也是需要作為重點理解和運用的要素。雖然在活動過程中老師由詞語開始,逐漸向句子發展,引導孩子們用原有的經驗和當前的學習內容更好的相結合,學會靈活運用字、詞、句。但是在遊戲《為小動物找傘》中,孩子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把話說完整就開始行動,找完後也沒能按要求講出找該傘的理由。盡管老師再三要求也收效甚微,以至於浪費了許多時間。這是因為老師將幼兒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對幼兒提出太高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壹定註意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培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絕不拔苗助長。
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 篇2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天洗臉的重要性,養成洗臉的好習慣。
2、知道洗臉的步驟,了解怎麽樣洗得更幹凈,尤其是壹些難洗的部位。
3、知道壹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娃娃壹個、小毛巾每人壹條、圖片(洗臉的寶寶)、自編兒歌《寶寶愛洗臉》
活動過程
(壹)設置情境,導入活動
1、嗚嗚~~~,聽,誰在哭啊?原來是娃娃!我們去看看娃娃為什麽哭?
2、壹起問:娃娃,妳怎麽了?為什麽哭啊?
3、原來娃娃在外面玩,把小臉弄臟了,娃娃可愛漂亮了,妳們說怎麽辦啊?引出應該洗幹凈。
(二)引發討論妳每天洗臉嗎?誰幫妳洗的?妳自己洗的,那妳是怎麽洗的?(幼兒討論,講述)誰來洗洗?(個別幼兒演示)
說壹說,剛才**是怎麽洗的?妳會嗎?大家壹起來洗洗妳的小臉。
(三)進壹步置疑
1、娃娃怎麽還在哭啊?聽聽怎麽了?引出進壹步討論。
看看有沒有幫她洗幹凈啊?難洗的部位應該怎麽洗?
2、出示圖片(對於難洗的部位進行放大,比如眼窩、耳窩、耳根、鼻翼)
3、幼兒再次嘗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4、教師正確示範,幼兒模仿。
(四)我們大家來洗臉
壹邊播放兒歌,壹邊和孩子們壹起洗臉。
(五)說壹說
怎麽樣讓我們的小臉每天都白白的,香香的?(每天洗臉)
活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真正的做到讓幼兒主動學習,通過這節課,讓幼兒知道只有每天洗臉,才能讓我們的小臉每天都白白的,香香的。
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 篇3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裝飾扇面,感受扇子的美。
2、嘗試與同伴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幻燈片《畫扇面》。
2、扇子展覽。
3、用卡紙剪成的各種形狀的扇面、裝飾材料(半成品各種圖形或圖案)、扇柄(冰棍棒)、蠟筆、漿糊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扇面上進行裝飾
活動難點:初步學習選擇材料進行裝飾。
活動過程:
導入:謎語有風就不動,壹動就有風。妳要它不動,等到起秋風。.
(壹)、引出扇子: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妳有什麽好辦法,使自己涼快呢?(空調、電扇、冷飲、洗澡、扇子等)
(二)、出示幻燈《畫扇面》,欣賞各種各樣的扇子
1、讀壹讀,繞口令: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
2、那麽扇子有什麽用呢?(扇風納涼,裝飾品,道具)
3、現在讓我們看壹下常見的扇子。(折扇,團扇,芭蕉扇)
4、那麽扇子有什麽特點呢?(經濟實用,攜帶方便,藝術價值)
5、討論如何裝飾扇子。
(1)、老師這裏還有壹些扇子,妳們看,這幾把扇子有什麽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壹把已經裝飾好了,另壹把還沒裝飾)妳喜歡哪壹把,為什麽?(2)、這壹把扇面裝飾好了嗎?(出示沒完成的扇子)在上面的圖形上貼什麽圖形或添畫什麽?扇子就好看了。(幼兒發表看法)
(3)、小結:扇子裝飾好了,就好看了。
4、老師請妳們欣賞壹些裝飾好的扇子。(出示幻燈片)
5、這裏還有許多要裝飾的扇面,妳們想不想試壹試。壹把把漂亮的扇子做好後布置在教師裏,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
(三)、幼兒裝飾扇面,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大膽合理地使用圖形與圖案,能使畫面美麗。
(四)、欣賞與評價
1、展示與欣賞
妳覺得自己的扇子美不美,美在哪裏?還有誰的扇子也很美?
2、教師評價:妳們做的扇子都很美,老師特地打印了幾個字送給妳們。出示:美麗的扇子幾個字貼在扇子旁。
活動反思:
這是壹節幼兒園大班的活動,本活動設想通過幼兒自身經驗,知道夏天天氣很熱,人們想出各種辦法使自己涼快。扇子作為人們最常用的也是最方便的防暑降溫的工具,可以說老少皆知,也都有過使用的經驗。對於成人來說,我們在使用扇子的時候,不僅僅是關註扇子使人涼快的功能,還可能會關註中國扇文化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制,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就不僅僅是欣賞扇面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5-6歲的幼兒能用多種不同的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所以我會盡可能多的準備各種類型的材料,讓幼兒自由發揮,大膽創造。通過幼兒親手設計制作扇子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向幼兒傳輸中國扇文化,並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作為教師有義務向我們的受教育者,介紹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並體會這種美。這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壹,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宗旨所在。
從活動過後幼兒完成的作品上來說基本上完成目標,且幼兒創造的扇子各式各樣,各有特色。但我個人覺得還有壹些不足,扇文化博大精深,幼兒對中國的扇文化理解不深,只是對扇子的用途比較了解,離自己生活近的掌握的好壹些。所以這節活動並沒有結束,要繼續延伸,設計成壹系列的主題活動。
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 篇4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搖籃》的意境美,感受詩歌中的愛。
2.學習朗誦詩歌《搖籃》,並進行詩歌創編。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搖籃》。
活動難點:創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搖籃》
活動過程:
壹、欣賞詩歌《搖籃》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並問幼兒聽完詩歌後的感受是怎樣的?
2.完整播放課件詩歌欣賞,讓幼兒傾聽壹至兩遍,進壹步體驗詩歌意境。
3.分段播放,分段討論:妳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例如:看到了海浪、白雲;想到了遙遠的夜空,星星不停地眨著眼睛、笑著鬧著,漸漸地它們累了,在藍天的懷抱裏慢慢地睡著了,大海浪花翻滾,魚兒在浪花的飄搖中睡著了;感受到了微風輕輕吹過,撫摸著花兒,花兒笑著睡了,媽媽輕輕地哼唱著歌兒,搖著寶寶的搖籃,輕拍著寶寶,寶寶甜甜地睡著了)
二、學會根據圖片整體朗誦詩歌
1.圖片逐漸展示,讓幼兒看圖片說整體詩歌內容。
2.根據圖片完整有感情的朗誦詩歌詩歌欣賞。
三、創編詩歌
1.教師可啟發幼兒:藍天除了是星星的搖籃,還可以是誰的搖籃
2.教師向幼兒展示課件中的仿編詩歌,繼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活動延伸:
讓幼兒為自己創編的詩歌配畫。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的契機無時不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捕捉和把握,活動的效果取決於我們深入思考和有效的組織。
中班活動教案及反思 篇5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故事中的情節將畫面畫出來。
2、要求幼兒能抓住烏龜和小鳥的特征進行繪畫。
3、嘗試利用鮮艷的色彩把畫面畫的豐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要求幼兒能抓住烏龜和小鳥的特征進行繪畫。
活動難點:讓幼兒根據故事中的情節將畫面畫出來。
活動準備:
幼兒已學過故事《會遊動的小島》。油畫棒、繪畫紙、人手壹份。範例壹幅。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1、復習《會遊動的小島》,引導幼兒欣賞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會遊動的小島》原來是什麽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烏龜。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欣賞。
師:提問小朋友看,妳在畫面上看到了什麽?(引導幼兒欣賞完畫後回答)。
師:那妳們知道這幅畫是怎麽畫的嗎?
2、教師示範繪畫烏龜和小鳥的方法。先用筆畫烏龜的背殼,再給烏龜畫上頭和眼睛嘴巴,最後給烏龜畫上四條腿,先畫小鳥的頭再畫它的身體,接著畫上小鳥的翅膀和尾巴,再給畫面添畫上天空和湖面等相應的背景,最後給整幅畫圖上漂亮的顏色。
4、幼兒自由繪畫《烏龜》,教師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評價作品。比比誰的畫面豐滿,色彩鮮艷。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既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眼。因此我設計了本次中班美術活動,使得幼兒能夠結合繪本的特點,發揮幼兒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