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半醉》韓偓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半醉》韓偓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半醉》韓偓塑造了郁悶,怨天尤人,惆悵,失落,焦急無奈詩人形象。表達了詩人的多少時不我待的感慨和多少年華已逝的惆悵。

原文:

《半醉》唐代·韓偓

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遞相催。

壯心暗逐高歌盡,往事空因半醉來。

雲護雁霜籠淡月,雨連鶯曉落殘梅。

西樓悵望芳菲節,處處斜陽草似苔。

賞析:

這首詩題為《半醉》,即又醉又醒。詩人正是從這種半醉半醒的心理狀態著筆,抒寫了時不我待的感慨。首聯以比興開篇,水之不回,如時之不返;當年紅顏照人,轉眼間霜染鬢發。“水向東流竟不回”,無可奈何!“紅顏白發遞相催”,好不令人心焦!

頷聯為撫今追昔,當年詩人也曾心懷淩雲之誌、仗劍江湖之上,揮袂撫劍,擊節高歌。可如今高歌已盡,壯心銷蝕,經常在醉意朦朧中,往事奔湧而來,顯得那麽清晰,歷歷在目。

“雲護雁霜籠淡月,雨連鶯曉落殘梅”。前句寫秋夜秋景,在淡薄如紗的月光中,秋雁披著霜露穿過雲層,飛向南方;後句寫春晨春景,細雨綿綿,梅花雕落了,黃鶯在綠葉間啼鳴。

最後壹聯,詩人將飄忽的思緒收束到眼前:“西樓悵望芳菲節,處處斜陽草似苔”。這最後壹望,耐人尋味。眼前這爛漫的百花,轉瞬間就會雕零殆盡,怎不叫人望之悵然;在詩入迷離的醉眼中,滿山遍野的青草,就象斑斑點點的苔蘚,它壹直綠到天涯,仿佛是春天遠去的身影,暗示著春將歸去。多少時不我待的感慨、多少年華已逝的惆悵,盡在最後的壹望之中。

擴展資料:

韓偓詩的風格:

1、韓偓喜歡用近體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寫時事,紀事與述懷相結合,用典工切,有沈郁頓挫的風味,善於將感慨蒼涼的意境寓於清麗芊綿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他的作品多寫上層政治變亂,觸及民生疾苦者較少。而藝術上缺乏杜甫沈雄闊大的筆力和李商隱精深微妙的構思,有時不免流於平淺纖弱。

2、韓偓的寫景抒情詩構思新巧,筆觸細膩。而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從景物畫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渾涵無跡。

百度百科韓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