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欣賞如下: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大多數詩人都把卞的《斷章》看作是壹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詩。其實把它當做壹首浪漫的詩來讀,充滿了詩意!如畫的意境,豐富雋永的感情,說不完的戲劇味道,獨特的題材,在我心裏真的是獨壹無二的。
這首詩的最後壹部分描繪了壹個白天遊客看風景的畫面。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不濺在景物的描寫上,只是不經意間露出了橋、建築、遊人,以及從中可以推斷出的流水、遊船、岸柳...它就像壹幅淡淡的水墨畫,把模糊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焦點落在橋上和樓上看風景的人身上,這就更重要了。
“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妳”,面對眼前的美景,顯然是欣喜若狂,從側面對比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註意到“樓上看風景的人在看妳”。耐人尋味的是,顯然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上高樓,他眼中看到的不是風景,而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妳”。樓上的人為什麽不看“妳”看風景?是什麽深深地迷住了那雙眼睛,觸動了那顆心?這種耐心和忍耐的“樣子”真的很浪漫,讓原本平和愉悅的畫面在春情突然蕩漾開來,搖曳生姿,勾起許多有趣的戲劇性場景:忘情風景的“妳”壹定是壹個周遊世界的英俊青年,樓上的愛人壹定是壹個渴望春天又有壹個難求知音的孤獨多情的女人,壹個沈迷風景又憨厚的女孩。壹個多愁善感,愚蠢,可悲,卻羞於說出自己心裏話的人的眼睛?真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偶遇,壹見鐘情,稍縱即逝,刻骨銘心的戀情!正是用這短短的兩行字,詩人留下了壹張永恒的照片,像電石的火花壹樣,把難以形容、難以描繪的景象,勾起了回憶和遐想。
詩的第壹節,寫實的筆法和歌曲傳達了橋上隱人對風景的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善意,構成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場景。但親情總是被無情惹惱。橋上對風景漠不關心的人,能否以同樣的善意回報愛自己的深情的人?面對這種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往往以無奈的遺憾和無盡的惆悵回憶而告終,詩人在下壹首詩中用獨特的浪漫之筆,給了我們壹個充滿幻想和溫暖感悟的精彩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夜。橋上和樓上的人們帶著各自的滿足和不足回到了休息的地方。但誰能想到,就在這壹片寂靜中,人們在白天所做的感情投入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這不就是自然風光對橋上白天對風景漠不關心的人們的溫暖回報嗎?從妳裝飾著明月的窗口,我們可以看到此刻它在橋上的人們眼中會展現得多麽美麗。
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喜歡把站在橋上的人想象成壹個深情的女人。那麽她會在橋上看到什麽呢?應該有橋和建築,然後應該有橋下的流水,水上的遊船,河兩岸的綠柳...也許應該有風,雨和雲...而她顯然不是唯壹觀看的人,她無意中與樓上的觀看者發生了非常有趣和戲劇性的關系。
“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她”,面對眼前的美景,顯然是壹種心境。她沒有註意到“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著妳”,但她可能知道卻假裝不知道。畢竟,成為別人眼中的壹道風景,是壹種滿足。耐人尋味的是,顯然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上高樓,他眼中看到的不是風景,而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妳”。樓上的人為什麽不看“妳”看風景?是什麽迷住了那雙眼睛,觸動了那顆心?它讓原本愜意的畫面在春情突然蕩漾搖曳,並幻化出許多有趣的戲劇性場景:樓上那個愛著人的男人,壹定是壹個歷經滄海、讀了壹輩子書的孤獨男人,而那個對風景健忘的“妳”,可能是壹個癡迷風景、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不知道有多少情緒被那無意的壹舉壹動攪亂。
而在人生的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不經意的邂逅,壹見鐘情,稍縱即逝,刻骨銘心的艷遇!那無情的風景也許是世界,橋上對風景冷漠的人也許在尋找她愛的風景。
時間移到了月夜。那壹輪渡邊壹樹音樂家也許是橋上人們的夢想。“明月裝飾了妳的窗戶”,有夢想的生活總是比沒有夢想的生活豐富。幸福就在這個月。它華麗,脫俗,美到妳想想象什麽都可以。
如果妳從裝飾著明月的窗戶望出去,那將是多麽美麗迷人的月夜景色啊!橋,水,建築,船,柳樹...窗外的壹切都溶在這優雅、柔和、朦朧、空靈的月光裏,就像妳心中的愛...也許這個時候,妳終於找到了那雙眼睛,看著樓上的妳的眼睛。當明媚的陽光褪去月光,那雙眼睛是那麽的神秘,那麽的美妙,那麽的甜蜜,妳的心裏充滿了未知的安慰和喜悅。
自然風光以其獨特的方式回報橋上人們的親情,樓上的人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回報橋上人們的心呢?深情的是“妳裝點了別人的夢”,讓樓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玩風景的感情壹直在滴落。
這扇被明月裝飾的窗戶,無疑是對主人的暗號和思念。壹扇窗是壹個世界,壹扇窗是壹種生活,清晰地展現了被各種外界因素壓抑的感情。而妳卻“裝飾”了樓上人的夢境,深刻地詮釋了樓上人偶爾“看”壹眼現場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幻想中包裹了多少青春的風情,又引來了多少期待已久的遐想。他在盡力和她壹起“裝飾”這個夢,他也在按照自己的意願“裝飾”這個夢。
但夢想終究是夢想,不能代替現實;裝修只是裝修,總會露出壹張虛幻的臉。第二天紅日高照,我從深夢中醒來,那橋上的人不再流連,樓上的人也未必“錯過幾次,天知船明。”沒有橋,人還是可以有夢想的。也許它們會被裝飾成風中有風,雨中有雨。
卞的四句話是斷章取義,寫的是正事!
欣賞1
看完全文,言簡意賅的四首詩發人深省。乍壹看還以為是情詩,“妳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裏看妳”。從表面上看,這句話是壹幅美麗而浪漫的畫。壹個人在看風景,另壹個站在樓裏的男人看著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女人。兩句話裏的“明月”“裝飾”“夢想”更多的是表達了戀人的思念。但進壹步想想,這首詩不僅僅是寫愛情,而是以愛情為載體,含蓄深刻地寫出了“人生”二字。詩中的“飾”字尤為重要。“裝飾”本身就是讓有缺陷的東西變得更完美。就“生活”而言,“裝飾”相當於“充實”,生活是相互裝飾的,“生活如夏花般絢爛”。不就是這個原因嗎?每個人都不是單獨存在的,不管是什麽層次的社會,什麽關系,因為妳是別人眼中的壹道風景。人靠自己活在世界上,沒有文字,沒有心靈的交流。那個人連那些動物都不如,世界也就沒有意義了。另壹方面,從“看”的角度來看,看和被看是相對的。不能絕對說我是觀眾,妳是演員。正是因為這種微妙的關系,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欣賞II
卞先生的文章,相對意義極其豐富。雖然他曾經說過“我不太重視相對論的意義”,但每壹個讀過這首詩的讀者,腦子裏只有“相對”二字可供參考。就像辛棄疾說的“我覺得青山更迷人,我期待青山看到這樣的我。”邊先生和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中壹個是“知”,壹個是“不知”。這壹次壹正壹反之間有很多樂趣,大家都可以體會到。妳是風景還是被看的風景?視角不同,感受不同。誰是誰的夢?妳是這個夢,這是他的夢,也許他也是妳的夢。壹圈又壹圈,像毛毛蟲從頭咬到尾,沒完沒了,永不停歇。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主體,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但妳也可能是別人的父母,兄弟姐妹。這樣,誰是主體,誰是裝飾?我們已經有了妳和我,我還有妳。也許這就是生活。就像海明威名著《喪鐘為誰而鳴》開頭的那段,每個人都存在於此,任何壹個人的消失都是妳生命的消失。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而是為妳而鳴。
欣賞3
他站在橋上,舒適地環顧四周,壹切都很安靜...她站在鐘樓上,看著他看風景...這個男人無意中進入了她的場景。
當皎潔的月光溢出他的窗戶,夜的寂靜增添了詩意的憂傷,那個人不經意間睡著了...
短短的四句話顯得那麽平淡,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仿佛在描繪風景,卻找不到文字來寫它。壹切都只是淡淡的:淡淡的美,淡淡的悲。但它因為平淡而更耐人尋味,也因為平淡而更深邃悠遠。
當我第壹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有壹種朦朧的美的意境。然後有壹種難以捉摸的感覺。平淡中有美感,美感中有深邃的哲理。看風景的時候,妳融入了別人眼中的風景;也許妳愛月亮,妳也成了別人眼中的月亮。與世間萬物相關聯,似乎就有這種相對性,往往在不經意間形成,在不經意間顯露。壹切都只是自然的,所以常常被人忽略。
因為這種相對性。人,人和風景已經緊緊聯系在壹起。小橋、明月、窗戶,“他”和“她”融為壹體,化為淡淡的風景和美麗的夢境。然後,在詩的意境中漸漸朦朧,留下深深的思索...
欣賞4
想必詩中的“妳”壹定氣質非凡,超脫靈動,惹得觀者久久凝視。多麽聰明的轉變。本來是自己在看風景,最後卻成了別人眼中的美麗風景。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妳成了別人的夢。不知不覺,從愛到被愛。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就這樣不斷變化。這就是生活!短短的四行詩為我們揭示了這樣壹種哲學。
但我更喜歡這首詩的意境,哲理可以用更簡潔的警句來闡釋,而畫面的獨特美感只有詩歌才能達到。前兩句看似巧合,現實中卻能遇見。在古詩詞中,“美人觀”往往成為詩人津津樂道的主題。但是,那些女人是以什麽樣的心情來觀風景的,其中的滋味只有讀者自己才能體會。甚至在這首詩裏,它甚至比古文還要難以捉摸,因為作者什麽都沒提,但正是這種不可知,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至於樓上的那個人,作者看似只是描述了這幅畫面,但實際上,他細膩地展現了那個人的心理活動。那種淡淡的愛,給整首詩染上了壹層唯美的色彩,哪怕只是壹瞬間,卻是人最真摯的情感。
最後兩句有夢幻般的美感。“裝修”這個詞反復出現是有道理的。那個女人不僅裝飾了這個安靜的夜晚,也裝飾了別人的夢。從“風景”到“裝飾”,無論如何變化,都是美的象征嗎?既然這個女人如此美麗,請讓嶽明繼續照亮她和這個世界。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風景,有心的地方就有風景。這就是斷章給我們的瞬間之美。
佛說: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詩就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