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妳想知道《詠鵝》背後的故事嗎?

妳想知道《詠鵝》背後的故事嗎?

詠 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是壹首家喻戶曉、童叟皆知的古詩,它的鮮明特點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我們先從作者駱賓王談起, 駱賓王與 王勃 、 楊炯 、 盧照鄰 合稱“ 初唐四傑 ” ,是唐朝初期最傑出的詩人之壹。

駱賓王毫無疑問姓駱,傳說是西周開國名臣姜子牙的後代,名字賓王則取自《易經》“ 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寓意可以做國家棟梁、輔佐朝政,事後證明駱賓王也確實才華超群。

《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創作,可以說是神童。在古代,聰明睿智、才思敏捷、年少有為的神童不少,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時才4歲,司馬光砸缸時7歲,王榮識李也只有7歲,項橐只有7歲,卻當了孔子的老師等。

《詠鵝》這首詩與我們平常見到的詩歌不太壹樣,它的第壹句只有三個字,其他句則是五個字,不是很對仗、工整,因為它是古體詩,我們現在見到的字數整齊的絕句等多是近體詩。

傳說駱賓王小時候與小朋友壹起遊玩,在池塘裏看到遠遠遊來壹只鵝,然後是第二只,第三只,小鵝和鵝爸爸、鵝媽媽壹家三口在壹起遊泳、嬉戲。小鵝叫了壹聲“鵝”,鵝媽媽附和了壹聲“鵝”,鵝爸爸也趕緊喊了壹聲“鵝”,簡直就是鵝家族的吉祥三寶。

小夥伴們很高興,就即性創做以鵝為主題的詩歌。壹個小朋友摸摸下巴,搖頭晃腦地說“岸邊壹群鵝,撲通跳下河;若問有幾只,白白壹大坨”,小夥伴們聽了笑的手舞足蹈。又有壹小孩裝模作樣的念到“天上壹只鵝,地上壹只鵝;鵝飛鵝打鵝碰鵝,我最愛吃肥鵝鵝”。小夥們笑的眼淚直流,在地上打滾。駱賓王則很認真地觀察,思考了壹會,慢慢說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鵝脖子很長,喊叫的時候脖子彎曲,雞鳴叫時則直著脖子。白毛對應著綠水,用了壹個動詞“浮”;紅掌對應著清波,用了壹個“撥”字 。這些說明駱賓王觀察很仔細,用詞也非常恰如其分,非常有才華。

駱賓王的才華最能被證明的還有壹點。唐朝中期武則天稱帝,駱賓王投身反抗武則天的行列,撰寫了討武檄文,文章氣勢宏大、文辭優美,對武則天極盡諷刺挖苦。但當武則天讀到“ 壹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時,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大為贊賞。知道文章是駱賓王所寫,竟然說失去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過錯,可見駱賓王的才華是舉世公認的。

自古才子多薄命,駱賓王也不例外,《資治通鑒》說駱賓王兵敗被殺,也有傳說他最後出家當了和尚,總之壹代才子從此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