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日
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給…作註解
1,清明:節氣名稱,陽歷每年的4月4日或5日。這首詩,樊川詩集《別集·全堂詩》未收。它最早見於謝枋得的《千家詩》
”,明代的謝榛以為是杜牧寫的。
2.行人:這是指在外面旅行的人。
3、欲望:差不多,單純。
4.斷魂:比喻悲傷、憂愁之深,仿佛靈魂要與肉體分離。
5.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6.餐廳:酒店。
7.杏花村:杏花深處的壹個村莊,後人以盛產葡萄酒的地方命名。
做出贊賞的評論
清明節容易勾起離家人的思鄉之情,綿綿春雨更是增添了旅途的憂愁和艱辛。詩人用通俗的語言很好地概括了如此復雜的思想。接下來我問哪裏有餐廳,既想休息緩解疲勞,又有借酒澆愁的想法。最後,整篇文章以牧童引路結束,給旅人帶來了安慰和希望,似乎無窮無盡,回味無窮。這首詩描寫了旅行的情景,抒發了旅行者的感情,非常真實自然,通俗流暢,音節和諧,情景清新生動,易於理解和記憶,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
詩歌和散文欣賞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歷史悠久。考古學家在杏花村出土了許多漢代釀酒的工具和器具,推測大約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已經大規模釀造了白酒。到唐朝時,村裏有72家旅館。杏花村的酒聞名天下。李白、杜甫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詩《清明》卻是家喻戶曉。據說到清朝的時候,杏花村已經有220家餐館了。這首詩的大意是,清明時節,壹家人應該團聚,但對於在雨中奔波的行人來說,又不免感到迷茫,難以平靜。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壹種解放的方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