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幾乎整個西漢,蒙古高原的匈奴勢力壹直是西漢政權最大的外部威脅。早在漢高祖時期,為了國家的穩定,劉邦就曾打算派自己的女兒鹿苑公主去吻她,但由於呂後的壹再哭鬧,他才如願以償。最後,韓廷在後宮挑選了幾個美女給匈奴單於,並配以大量金銀珠寶,算是勉強解決了壹時的危機。
此後,漢朝皇帝繼續推行“和親”政策,以換取暫時的和平,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經濟。漢武帝登基時,經過70多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已經得到恢復和發展。漢高祖時期,皇帝即使出行,也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馬,宰相只能坐牛車。“文景之治”後,倉庫裏堆滿了糧食和錢,連穿銅錢的繩子都爛掉了,社會的繁榮可想而知。
公元前135年,文帝竇太後(竇太後)病逝,武帝終於擺脫束縛,隨後清除異己,終止了“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獨尊儒術。他努力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家富裕了,皇帝掌權了,抗擊匈奴的時機終於成熟了。127-119年,武帝大舉討伐匈奴,終於迫使匈奴北移。
然而西域並不太平,堅韌的匈奴人從未放棄。為了徹底根除匈奴的威脅,梁武帝展開外交攻勢,其中壹項就是與西域大國烏孫結盟,“斷匈奴右臂”。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5年,烏孫國的王坤默派遣使節訪問漢朝。使者親眼目睹了漢朝的繁榮,對“妳來了”印象深刻。昆莫聽了使者的報告後,對漢朝感到欽佩。他派人送來六萬五千四百三十八+萬匹良馬作為嫁妝,表示願意嫁給漢朝。當然,漢武帝答應從宗室中挑選劉熙君嫁給昆莫。
(下)
劉惜君原是江都王劉簡的女兒,漢武帝同父異母兄弟劉飛的孫女。早在121年前,皇室世仇期間,西君之父劉簡、西君之母程光因叛國罪被處死,家族也被蠻族消滅。西君因為是少女而幸免,但身價壹落千丈。她是在父母和親戚的憐憫下長大的。雖然她依然保持著皇族的身份,但皇族的榮華富貴與她無關。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世事的冷漠無情,讓柔弱的西軍過早地嘗到了人生的苦難與無奈。
但西君畢竟是皇族血統,又漂亮,所以在16歲的時候被選為公主。瞬間,那個早已被世人遺忘的孤女變成了高貴的公主。但是,這樣的大起大落對西君來說是福是禍?
105年前,西軍到達烏孫的都城顧遲城,烏孫國王昆莫舉行盛大婚禮,迎娶西軍為正妻(第二位皇後和第壹位皇後都是匈奴女子)。然而,無論場面多麽喜慶,都沖淡不了西軍心中的悲傷,因為新郎昆已經是壹個年過七旬、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西軍雖然失去了父母,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但他從未失去對幸福生活的追求。16歲是如花的年紀。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已經多次編織了未來的美好生活。她渴望有壹個能給她愛、保護和幸福的丈夫。然而,眼前的沙塵暴和強風卷走了她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讓本來就多愁善感的君子之心更加痛苦!
於是結婚不久,西君就讓昆莫給她蓋了壹間臥室,模仿漢族人家的風格,和宮女單獨住在壹起。壹年見她丈夫1或2次只是禮節性的。
由於語言不通和不習慣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西君的悲傷難以抑制,她寫了壹首詩:
我的家人嫁給了我。
遠在異國的烏孫王。
拱頂是壹個房間,地毯是壹面墻,
把肉和奶酪當果肉吃。
經常想家,內心很受傷。
我願意回到我的家鄉黃易。
這首詩內容樸實無華,但感情真摯。千百年來觸動了很多人的心,所以流傳下來。
兩年後,科莫去世。昆莫臨死前留下遺言,要求西君按照烏孫的習俗,嫁給他的孫子岑漠王。
這顯然與西君從小接受的道德倫理相差太遠。西君不服,上書漢庭,要求武帝做自己的主人。
雖然漢武帝很同情Xi君,但對他來說,政治需要永遠是第壹位的。他回信給西君,要她想好國家大計,按照烏孫的習俗行事。西君無奈含淚順從,再次成為岑漠王的妻子。
不久,西君為岑默生下壹女,名少婦。
但由於她這幾年壹直抑郁難過,此時很可能有產後抑郁癥,身體虛弱。分娩後不久,西君公主丟下繈褓中的女兒,離開了。他死的時候應該是20歲左右。
#日誌日期:2006年6月20日星期二(晴天)
評論員:石印玉評論日期:2006年6月20日20: 09
中匈關系史上的重要人物:遊傑公主
(1)
為了聯合西域大國烏孫,公元前105年,劉徹派女宗室西君公主到要塞親吻,但西君在短短幾年內過度死亡。在讀Xi君的《哀歌》時,劉徹同情她的不幸,又極度焦慮:漢朝雖然通過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三次大規模戰爭占領了河西走廊,但勇敢善良。劉徹深知“百足蟲不僵而死”的道理,匈奴隨時可能卷土重來;烏孫雖與漢朝關系密切,但仍保持對匈奴友好的中立政策,歷代烏孫國王的首任皇後仍從匈奴貴族中選拔就是明證。西君公主的遠嫁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也為聯合烏孫進攻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漢武帝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再任命壹個宗室女兒和親戚。
這個女人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遊傑公主。
遊傑是楚王劉武的孫女。漢景帝時期,發生了著名的“吳楚七國之亂”,楚王劉武是策劃者之壹。所以失敗後家族被殘酷洗白,只有幾個後代因為“威武大帝的仁慈”而僥幸免於壹死,還留了壹點血。解憂出生的時候,距離楚王劉鶚自殺已經三十多年了,家族早已衰敗。
謝友的人生經歷和西君很像。唯壹不同的是,謝佑沒有西君那麽多愁善感。她從小性格開朗,暗淡的童年生活磨練了她的意誌,讓她過早的獨立。她也是個小姑娘,性格上比西君更成熟堅強。所以,對於被選為親公主來說,緩解焦慮只是壹瞬間的悲傷,內心很快就會開朗起來。她平靜而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102年前,19歲的遊傑公主來到了烏孫。她努力學習當地的語言,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盡力與烏孫貴族打成壹片。
幾年後,國王岑謨去世,他的叔叔和哥哥翁貴彌即位,並娶了遊傑公主為妻。謝友和翁貴蜜的關系應該不錯,因為謝友在幾年時間裏為翁貴蜜生了5個孩子。三個兒子中,長子成了烏孫王,次子成了莎車王,小兒子成了烏孫將軍。兩個女兒,大女兒是龜茲王,二女兒嫁給了烏孫侯。當然,這些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漢昭帝6歲即位。匈奴趁機卷土重來。此後十余年,匈奴與漢朝、烏孫交戰,各有勝負。
前74年,匈奴與車氏結盟,以武力威脅烏孫交出漢朝公主。面對匈奴的挑釁,遊傑公主毫不畏懼。她毅然寫信給趙迪,向韓婷尋求支持。然而,當緊急文件到達朝廷時,趙涵皇帝就去世了。
同年秋,宣帝即位,烏孫王翁貴蜜再次上海灘求援。宣帝積極備戰。公元前71年,他派出1.5萬大軍,分五路進攻匈奴。烏孫還帶了五萬軍隊與漢朝合作。在漢和烏孫的夾擊下,匈奴大敗,匈奴單於等39000人被殺。漢朝獲得了70多萬只動物。
第二年,匈奴辛可汗率領65438+萬大軍攻打烏孫,俘虜了部分人質作為報復。但在回師李的過程中,士兵十分之九被凍死,韓、烏趁機追擊。從此,匈奴遭受毀滅性打擊,再也無力與漢朝對抗。在這次勝利中,遊傑公主配合漢朝進攻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63年,烏孫王翁貴蜜上書漢武帝宣帝,表示願意立他們的長子袁貴蜜為烏孫皇位繼承人,並要求娶漢朝公主袁貴蜜為妻,與他親近。
宣帝認為解除焦慮的建議很好。因此,遊傑公主弟弟的女兒祥符公主被選為新的親公主。
然而,車隊剛到敦煌,烏孫國內局勢驟變:翁貴彌病死,烏孫貴族立前王之子、匈奴女子為新王,人稱“狂王”。宣帝命令祥符公主返回長安(祥符真是幸運)。解除我的後顧之憂,成為狂王的妻子。婚後雖育有壹子,但關系並不好。瘋王暴虐,無人敢近。我決定擺脫他。
不久,漢使來到烏孫,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向他們介紹烏孫的情況,並密謀設宴款待瘋王。酒宴散場後,事先埋伏好的士兵拔劍向瘋王砍去。不過劍偏了,狂王只是受了點輕傷。他搶過馬跑了。狂王的弟弟和兒子得知後,派兵包圍了善解人意的憂家。
但她毫不畏懼,帶領衛兵堅決抵抗。幾個月後,漢朝負責邊防的官員出兵相助,終於解決了危機。宣帝立即派張翁去烏孫了解情況。
由於除掉了狂王,加上漢使事先沒有請示朝廷,造成了被動局面。張翁壹來到烏孫,就宣布公主有罪,並抓住她的頭發進行虐待。
妳不應該寫信給朝廷,告訴他們陳波兒被殺的原因和張翁的粗魯行為。宣帝看到詔書緩解焦慮,終於意識到,為了爭取烏孫聯合抗匈奴,他必須除掉瘋王。張翁因不尊重公主而被處死。
此時烏孫國內局勢再次突變:前王翁貴蜜與匈奴女子之子烏九圖殺了狂王,自己稱王。
(3)
遊傑公主憂心忡忡,因為這樣壹來,孫武勢必會倒向匈奴,這對漢朝極為不利。她立即采取措施挽救了局面。
從漢朝來到烏孫解憂的宮女中,有壹個叫馮的女人,她和解憂壹樣有膽識,有能力。她多次出訪西方國家,享有很高的聲望。她嫁給了烏孫的右將軍以解後顧之憂,西域臣民尊稱她為“馮夫人”。
因右將軍與吳九圖關系密切,派夫人馮去遊說吳九圖。馮夫人對吳的屠曉很感興趣,鄭重警告他,漢軍已集結待命。如果他壹意孤行,後果不堪設想。吳九圖只好讓步。他同意不做國王,只做“小國王”。
奉夫人被派去解憂,親自到長安向做了詳細的陳述。看到連身邊的宮女都這麽能幹,非常高興,幹脆任命馮夫人為官方特使。
馮太太帶著浩浩蕩蕩的車隊趕回烏孫。撫慰立即召集烏孫王和貴族開會,馮夫人宣讀漢朝聖旨:撫慰的長子袁貴米被立為烏孫王,管理六萬戶;吳被屠戮為小王。管理4萬戶。
在此之前,烏孫王國的國王都是阿提拉之後出生的兒子。是袁貴米能成為烏孫王的第1次。這說明漢朝的影響力最終在烏孫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這與公主的長期努力和馮夫人等人的斡旋是分不開的。
公元前51年,遊傑的兒子袁貴米病死。她給宣帝寫信,表達了失去兒子的痛苦和思念家鄉、回到家鄉的心情。宣帝同意了。
這時候解的是壹個71歲的老女人。她帶著其他幾個孩子回到了家鄉。宣帝派人迎接公主,並為她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闊別50多年後,她終於回到了家鄉。雖然她白發蒼蒼,老了,但她充滿了活力,非常興奮。
回國後,遊傑在長安過著舒適輕松的生活,直到兩年後病逝。
(4)
遊傑公主的名氣遠不如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確實是壹個不平凡的女人。正因為她在歷史上留下了那麽多的事跡,我們才能看出她是親公主中的大人物。她識大體,顧大局,性格剛毅,以其大義凜然的精神和聰明才智,為中國與中亞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聯系和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可謂女中之女。
正是由於遊傑公主成功地統壹了烏孫和漢朝,並擊敗了匈奴的主力,漢朝的邊界在宣帝中部逐漸得到了和平。不僅極大地傷害了匈奴的元氣,還造成了內部的分裂,壹些人開始尋求與漢朝的親密關系。這是匈奴主動向漢朝求婚的重要原因之壹,也是元帝後期漢匈關系由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原因。
壹年四季的以淚洗面——王昭君的婚姻
王昭君是《史記》中著名的歷史人物。兩千年來,詩人、歷史學家甚至老壹輩革命家都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其中有杜甫、江淹、王安石、馬致遠等。出席者有董、、郭沫若、、翦伯贊、曹禺、呂振羽、翁杜鑒等。作家擇韻作詩,破音尋句,以此塑造出壹個漢代美人出洋近匈奴的形象。歷史學家努力透過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還原那段塵封的史實;老壹輩革命家盤點時局,謳歌民族融合的歷史故事。
昭君和欽欽的歷史功績是應該肯定的。建國之初,漢朝與匈奴兵相遇,硝煙遮天,戰鼓撼空。“自從戰爭爆發後,我覺得世界變窄了。”百姓流離失所,田園山丘廢墟,北境不得安寧。自昭君夫婦結婚後,雙方化劍為犁鋤,北方邊境出現了“邊城封閉,牛馬野,三世無犬吠之警,李殊無戰事”的和平景象。1954包頭漢墓出土的《可汗與秦》、《萬歲》、《長樂未央》等瓦片殘片,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秦漢以前,北方少數民族不歸中原王朝管轄。"自興三代以來,胡、嶽與新月不和."由於朝鮮的邪靈被送回漢朝,邊疆王被置於中央王朝的領導之下,從而為統壹祖國奠定了基礎。匈奴人因為親緣關系,受到中國文化的滲透和影響。為了使昭君可汗所生的兒子,呼韓邪單於將父子繼承制改為兄弟繼承制,並增加了“如果?”在他的繼任頭銜之前。兩個字。“如果匈奴叫孝呢?自從失陷後,我就和漢獻帝走得很近,我壹直很佩服漢獻帝的孝心。如果孩子數少於以下,都叫If?。"(後漢南匈奴傳)在生活習俗的其他方面,匈奴也有意模仿漢朝,從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正是鑒於此,老壹輩革命家董寫下了“昭君有史,胡漢有識”的詩句。
漢朝親女的成就,與她的才華或美貌無關,而與漢朝的強大有關。若漢室強大,影響深遠,親女必尊;如果漢朝沒落,親近的女人都會受到冷落。尊君親近,正是漢強胡弱的時候,給她帶來了成功的機會。昭君出嫁的呼韓邪單於有壹段慘痛的經歷:他是老單於的長子,本該繼位,不料卻成了肘胳肢窩,卻被右賢王屠搶先,被稱為?汗,呼韓也只好逃到他的妻子和父親烏禪幕那裏去避難。抓住閆妍?可汗因其殘暴而在國內不滿,於是烏禪趁機稱謝晗為可汗,並派兵攻打他。可汗,抓住閆妍?可汗戰敗後自殺。正當胡躊躇滿誌,重整旗鼓的時候,有人覬覦的位置。先是“五個山雨壹爭高下”,再是三個山雨並肩而立,互相競爭,匈奴再次陷入混亂。經過壹番激戰,只剩下呼韓邪和他的兄弟孤軍奮戰,呼韓邪在戰鬥中大敗,他絕望了,不得不皈依漢朝。漢朝殺死對手知止可汗時,他“又喜又怕”,“願嫁漢家”。這時候胡漢邪氣弱了,跪拜別人。他與漢人打交道是安全的,支持漢人是危險的。他的榮辱,完全在漢武帝的壹念之間。在這種情況下,昭君及其親族,匈奴怎敢怠慢全國?她被尊稱為“胡寧·閼氏”是可以理解的。有論者誇大其詞,說趙君挺身而出,慷慨呼籲完成漢匈和解的使命。似乎她與漢朝的安危和國家的團結綁在了壹起,只有她才能化險為夷。這是不切實際的恭維!
“戒指?影搖青月,琵琶破黑河秋。”就趙君的個人經歷而言,她親密無間的壯舉其實是壹場悲劇。這是壹種政治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說,這種婚姻“起決定作用的是家庭利益,而不是個人意願。”既然如此,婚姻的最終決定權怎麽可能屬於愛情呢?“昭君只是漢元帝囚禁匈奴的籌碼。漢朝有九個女人,沒有壹個是天子的女兒。誰願意嫁到外國去?雖然趙君是自願去的,但這是壹種反抗的方式,因為他“幾歲了,見不到皇族。”《西京雜記》說趙君拒絕賄賂畫家毛延壽,沒有得到天子的寵幸。眾說紛紜。但是杜甫和王安石對此深信不疑,包括杜甫的《她的臉!妳能想象春天的風嗎?,桓?空去魂壹月夜”和王安石的詩“我畫不出我的意誌的起源,所以我當時白白殺了毛延壽”就是明證。趙軍從美麗的江南到了風雪饕餮、氣候寒冷的漠北。他住在地窖裏,戴著鐐銬,吃動物肉,喝酒。奶酪,風俗不同,語言不通,年齡比她大壹倍多。他們不可能萍水相逢就壹見鐘情,更何況結婚三年,剛生了個兒子,也叫不起謝晗。前妻的兒子惡死有多累?若欲娶妻,趙君不肯。”寫封信去要,皇上會命妳入關。“既然落花沒有時間歸樹,雲也沒有理由歸山,趙君只好含淚再死,再生兩個女兒。後來,她的兒子被無辜殺害,失去兒子的痛苦讓她傷心又憤怒。她在匈奴生活了壹年,以淚洗面哪裏像劇中那麽光鮮和風情萬種?可見戲劇塑造的是藝術形象,而歷史上的王昭君則另當別論。